網誌

使用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健康界限

部份調查指出,一個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大約為三個小時。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在任何地方下都會滑手機,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餐廳、診所或購物中心等。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關注或追蹤我們所認識的人是一種常見的做法,我們一方面希望藉此與這些人建立聯繫,因為我們或許無法經常與他們碰面。另一方面,我們可能不想看到某些與我們連絡人有關的東西。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的同事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政治評論,使他感到煩擾。然而,他並不想取消關注這位同事,因為他擔心被對方發現後會影響他們的工作關係。

除了控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外,考慮自己分享的內容也是很重要。也許並非所有人都需要有一系列明確的界限,但至少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不希望分享什麼。尤其是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與工作伙伴建立關係或擁有一個專業帳戶與潛在客戶聯繫時,考慮設定適當的界限將更有機會避免帶來麻煩或遭受不必要的干擾。例如,我的一位求助人從未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有關她家庭的任何資訊,另一位求助人則沒有分享過她自己和家人的照片。設立明確的界線並貫徹地遵循這些界限對於我們使用社交媒體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防止我們對自己的隱私失去控制。

我們如何在使用社交媒體時設定健康的界限?對於那些覺得部分聯絡人所分享的資訊惹人煩厭卻不願取消關注對方的人來說,在不取消關注的情況下把通知調較至靜音或隱藏他們的個人資料是完全可以的。有時候,如果在社交平台上調較至靜音模式或隱藏別人的個人資料,我們可能會擔心自己在社交圈子中脫節,並因為不知道那些朋友在生活中發生什麼事情而感到不安。然而,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把自己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偶爾亦要坦然接受這些脫離社交圈子的感覺。事實上,當我們想了解特定聯繫人的近況時,我們還是可以取消靜音或取消隱藏他們個人資料。如果我們經常「機不離手」,就更加容易看到那些不希望看到的訊息並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當我們採取靜音或隱藏的策略,就可以花時間參與生活其他領域的活動,這可能是我們減少使用手機的第一步。

對於那些擁有專業帳戶的人來說,考慮限制於當中分享個人生活也是很重要,把自己的個人生活記錄在私人賬戶中相對較為合適。對於那些從事思想領導力創作的人而言,在轉發和表揚時設立界線亦是必須的。在某些情況下,當出現具批判性或貶低性的評論時,我們可以考慮隱藏或刪除它們。此外,我們可以選擇在帳戶中回覆什麼問題或短訊,這都是有益的。

對於那些平均每天使用手機超過四個小時的人來說,嘗試將使用時間減少至平均或低於平均水平可能會更加健康。通過限制所關注的帳戶數量或限制每次使用的時間來減少使用時間亦是明智之舉。例如,我們可以在工作期間把手機收起來,每隔一至兩個小時才查看一次手機。在使用手機時,我們可以為自己設立界限,如只在指定時間查看社交媒體更為健康,而不是每次一拿起手機就按進社交媒體應用程式。

社交媒體和流動通訊器材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和樂趣,我們每天都使用它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鑑於每個人的偏好都不一樣,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健康地使用它們,並於當中建立適當的界限。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移民的挑戰──勇氣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最近兩年,愈來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時都會有朋友與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計劃,甚至有些朋友在沒有任何準備下便離開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如果在缺乏規劃和社會資源下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許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年輕人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壓力,擔心自己在外國沒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中年人可能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生活而離開家鄉,除了為子女適應新的成長環境而擔憂,又要考慮是否帶同年長的父母移民而煩惱。

二分法思維扭曲了我們與他人分離性的感知

作為人類,我們都難以避免對一些與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動化的批判。我們傾向批評別人做了那些我們不認同的事情或沒有作出我們認為必要的行為。例如,一位女士對於表弟的太太沒有出席農曆新年期間的家庭聚會而作出了負面的評價。她不斷地批評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長輩,說了不少中傷對方的說話。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認為兒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兒子無視自己的反對,繼續與一位男同學交往。這名母親向心理學家尋求協助,希望能夠改變兒子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