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07韌性

什麼是韌性?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無可避免地面對逆境、壓力源和經歷創傷。具備堅毅不屈的態度和維持幸福感的能力並不意味我們能夠預防生命旅程中所有不利的情況。事實上,韌性是指在經歷生活中的逆境、創傷或壓力後復原的能力,一個擁有韌性的人能夠在遭遇逆境後恢復過來。更重要的是,克服逆境的人亦有可能因此而變得更有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透過應對挑戰,這個人可能獲得更多的能力並變得更堅強,以面對未來的逆境或困難。

什麼是自我慈悲?自我慈悲如何增強韌性?

心理學家Kristin Neff博士發展的自我慈悲概念中包括三大元素:(一)善待自己、(二)人類共同性和(三)靜觀。

善待自己是指理解自身的痛苦,並能夠在逆境中安撫和培育自己的能力,人類共同性是意識到每個人也是不完美的,因此要避免因自己的不足和失敗而批判自我。靜觀是對當下自我思想、感受和行為的覺察,當中不帶任何批判並全然接受。

心理學家指出,對自我慈悲的人往往更有韌性,也會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事物。當這些人面對負面事情時,他們仍然能夠以自我指導的態度來應對,對自己的經歷表達善意和理解。相反,那些傾向批評自我的人自尊心較低,更加容易感到沮喪和過度追求完美主義。

有些人傾向認為自我慈悲意味著任由自己放縱自我,這可能會削弱一個人對自己問題的責任感。它還有機會令人變得自我中心、自私或自戀,以及缺乏動力為成功而奮鬥。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慈悲有助提升生活滿意度、減少抑鬱情緒和焦慮容讓人們更為平靜地應對負面事件,能為情緒健康帶來正面影響。此外,自我慈悲與樂觀、智慧、主動性、好奇心和親和性呈正相關。鑑於對自我慈悲的人不會視嘗試和失敗為威脅,因此他們傾向更有動力去追求成功,並在實現目標的期間勇於面對障礙。

過度批判自我不是通往成功的正確路徑,我們往往只會因此承受遠超負荷的壓力而感到窒息。相反,自我慈悲可以為我們帶來幸福而豐碩的生活。

培養自我慈悲可以加強一個人應對生活中逆境和挑戰的能力,而不會過度自我批評和自我要求。有見及此,自我慈悲對在日常生活中更有韌性是很重要的。

感恩的藝術其與韌性的關係

感恩是一門藝術,本身不限環境和際遇所影響,這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欣賞日常生活的細節,以及透過不同方式體驗生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最近一些研究指出個人感恩特質(Trait gratitude)與其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相關。

在2008年,華威大學、萊斯特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心理學家進行一項研究,要求參加者在十五天的研究期間記錄每天接受他人援助的經歷。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較強感恩特質的參加者對比較弱的參與者更願意就他們獲得的幫助作出積極和正面評價。具備較強感恩特質的參加者傾向認為捐贈者是無私的,並且付出了更多代價,令他們覺得自己接受的援助更有價值。在另一項研究結果,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實驗中援助的客觀利益受到控制,就會影響參加者對它的評價,而參加者的感恩狀態亦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這證明了我們在接受別人幫助後,部分感恩狀態歸因於我們自己的感恩特質,這種關係與個人的認知過程有關。

近年,正向心理學主張具備較強感恩特質的人更容易經歷各種正向情緒,如快樂、平靜和滿足等。當接受別人的幫助時,我們需要減少負面思考,亦要避免以先入為主的態度去猜測他人施予援手的動機,藉此提昇我們的感恩狀態。

培養感恩的心能夠增強我們面對生活種種挑戰的韌性。重要的是,不論我們面臨什麼逆境,都能夠看到積極的光芒。當我們能夠在困難中以不同角度感知現實時,將有助促進個人成長並超越我們的極限。

何謂靜觀?練習靜觀有什麼好處?

Jon Kabat-Zin博士於1979年創立了靜觀減壓課程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他指出靜觀是有意識及不加批判地專注此時此刻的經歷。這種覺察涉及的範圍可以很廣泛,亦可以狹窄。譬如,我們可以留意自己的呼吸、身體感覺、想法等去了解內在聲音,也可以加強留意外在環境的不同元素(如聲音和人際溝通等)。當我們專注於當下一刻的經歷並把注意力放回此時此刻,就更能了解自己對不同事物的慣性反應。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刺激物,我們的身體很多時候會作出自動化的反應。如果我們培養對自己身體感覺和情緒變化的覺察,將有助我們開放更多選擇去對不同事物作出回應。

神經科學研究指出,靜觀有助調節大腦杏仁核的活動。杏仁核是大腦負責管理情緒的中心,與我們的情緒記憶和驚恐反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根據研究顯示,恆常地練習靜觀能夠幫助我們縮短從負面情緒恢復過來的時間,並降低負面情緒的強度。

除此之外,恆常地進行靜觀練習有助我們穩定及控制專注力。透過靜觀,我們會更容易覺察自己走神,並嘗試把自己的注意力帶回當下,這種做法令我們有意識地減少分心的情況。研究亦指出靜觀能夠提升腦內前額葉部分的功能,穩定我們的注意力和覺察力。同時,靜觀練習能夠增強我們的認知能力,這有助我們思考、計劃及作出不同決策等。

研究亦表明恆常練習靜觀會促進腦島內的腦神經活動,讓其結構變得更厚。這樣,我們會加強對身體主觀感覺的意識,並增加對自我情緒的覺察,從而有效地調節及管理自己的情緒。


Contact Us

Need some help?

Email Us or Call us at 9382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