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10動機

什麼能夠激勵或促進人的行為?

不少心理學家都對人的行為背後感興趣,到底什麼因素會促使一個人作出相應的行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工作、學習或其他活動等),針對動機的研究側重於激勵和指導人們朝著目標行動的因素。「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就是其中一個在心理學中最廣為人知關於動機的理論。這個理論假設人類與生俱來是充滿好奇心,亦是活躍於社交的一分子,他們的內在動機與滿足基本需求有關。「自我決定理論」亦指出,驅使人們採取行動的基本需求是自主性(Autonomy)、勝任感 (Competence)和關聯性(Relatedness)。

人類需要具備能夠調節自我行為的意識,所作出的行為需要與他或她的內在興趣和價值觀保持一致。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在作出行動時擁有自主權,相關行動背後的驅動力將會顯著增加。另外,當他或她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勝任時,動機亦會相對提升,並表現得更為積極。最後,人際關係在對增強動機也是十分重要,當一個人在社交上感到與他人聯繫和被他人關注時,也會更有動力去按照自己的目標行事。

如何在職場上加強員工的動機?

不同應用自我決定理論的研究指出,要促進員工的工作動機,企業管理層需要確保員工感到有足夠的自主性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增強他們的參與度,藉此提高組織效能和增加盈利。事實上,一項廣為人知的研究表明,如果從事本質能為人帶來滿足感的工作,但向員工提供獎金作獎勵,將會降低他們的內在動力。相反,若然管理層能夠培養員工的自主性及給予適當的支持,這比起金錢上的獎勵更有效地改善工作表現和提升生產力。作為企業的管理層及領導,提供具建設性的回饋比起作出消極的批評能更正面地加強員工的工作動機。

如何在學校中加強學生的動機?

為了迎合世界瞬間萬變的環境,現時的教育制度下著重加強學生在STEM的認知學習。

STEM所指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亦應該促進學生內在動機的發展,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培養公民責任。

「自我決定理論」(SDT)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指導和培育青少年的整體發展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研究指出,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老師可以加強學生的內在動機及達致更佳的教育成果,包括提昇成績、課堂參與度和心理質素。當家長在培育子女發展時,應多支持他們自主學習行為,減少控制他們,從而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

Contact Us

Need some help?

Email Us or Call us at 9382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