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09關係

為什麼人常常會在一段關係中沒有安全感 ?
在戀愛的世界裡,我們經常都會聽到不少人都會提及「安全感」。而往往身邊總有些人說自己缺乏安全感,習慣性懷疑伴侶對自己的愛及害怕自己被遺棄。缺乏安全感的人不時為另一半的行為作出過度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當看到伴侶閱讀及回覆短訊,就會認為對方是與其他人在傳情。缺乏安全感的人的思想會偏向「非黑即白」,二分法的思維容易令他們認為伴侶表現某些行為就等同於不關心和不愛自己了。
另一種人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避免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即使他們遇到一位適合自己的人,亦只會保持適當的距離拒絕進一步發展。就算處於一段曖昧關係當中,他們也會盡量避免情感上太依賴對方,力求在關係中保持自我獨立。但部分這類型的人在處於曖昧關係中,亦會同時間害怕對方離開自己,導致出現一些矛盾的行為,如避免和對方有太多親密的短訊往來,但一旦發了短訊給對方而又遲遲未收到回覆,就會擔心對方是否不太喜歡自己。
在心理學的角度,依附理論能夠解釋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在1998年,巴塞洛繆和西法(Bartholomew & Shaver) 把成人的依附型態 (Attachment Style)歸納為四類:安全型 (Secure) 、焦慮型 (Preoccupied)、排斥逃避型 (Dismissive-avoidant)、害怕逃避型 (Fearful-avoidant)。
安全型: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也比較正面,較少因怕伴侶會離棄自己而感到焦慮,較少逃避親密關係。
焦慮型:容易過度投入親密關係,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但對別人的觀感較正面,因此會害怕伴侶離棄自己,但不抗拒親密關係。
排斥逃避型:對自己的看法較正面,但對別人缺乏信任,不會害怕別人會離棄自已,但很抗拒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害怕逃避型: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也比較負面,很害怕被別人離棄,亦同時逃避親密關係。
除了安全型的依附型態之外,其他類型的可能會導致親密關係上的種種問題。例如焦慮型的人會經常要求伴侶証明對自己的愛,容易令對方在關係中有窒息的感覺。要解決不同依附型態的伴侶在戀愛關係中的問題是一件頗為複雜的事情,因依附關係的建立源於一個人在兒時成長階段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但總括來説,可以從學習提高覺察自己的情緒及思想開始,反省自己和依附型態有關的行為模式,嘗試避免重覆一些影響親密關係的行為。另外,培養對自己的慈心也是十分重要, 要明白世上每個人也有共同的人性,有優點亦有缺點,避免對自己或對別人存有太偏激的看法。其實不是只有安全型才可戀愛,只要保持覺察力,在親密關係中互相尊重和信任,每個人也可以享受甜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