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相反,如果一位母親未能持續地對於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回應,便有機會發展成依附問題。例如,如果母親只是偶爾透過愛心和照顧來回應嬰兒的需求,甚至有時表現出對嬰兒的敵意或傷害,便有可能發展成混亂型依附。嬰兒可能會感到很矛盾,他一方面可能想透過母親的擁抱得到愛和支持,但另一方面又會對母親的拒絕或敵對的情緒感到恐懼而想避開她。嬰兒這種避免衝突的方式有機會導致成年後發生各種類型的精神疾患,包括邊緣性人格障礙、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對於那些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和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自我形象低落和對自我有負面的評價是很常見的。母親經常性的批評和拒絕可能會破壞孩子發展核心自尊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在母親照顧和識別需求方面反應不一致下成長的小孩,會較容易發展成核心羞恥。這些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會傾向認為自己不受歡迎、毫無價值和覺得自己有缺陷。

根據我的臨床經驗,那些具有核心羞恥感的人可能會持續擔心遭受到別人的拒絕或遺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經常反覆地思考她的同事在工作上對她的評價,即使一些中性的意見,也會覺得同事可能不喜歡她。她會一直追溯和同事之間的對話,不斷地作出評估,因為她很擔心自己的言語會引起他們的反感。除此之外,她亦時常保持警惕,注視別人的面部表情,留意他人是否正在對她冷嘲熱諷。但事實上,她後來發現在很多場合對方都沒有諷刺她的意思。

對於那些在兒時遭受人際創傷的人來說,透過尋求心理治療處理依附問題和核心羞恥是十分重要的。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心理治療師和求助者都必須建立安全的聯繫,使求助者親身體驗一段以安全為基礎的關係。從長遠來看,這種安全的治療關係有助調節原始創傷關係帶來的影響。慢慢地,求助者可能會克服自身的依附問題,並開始在治療環境以外建立更健康的關係。雖然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而且又費時,但對於具有依附問題和核心羞恥的人來說,透過這種以安全為基礎的治療關係,他們能夠建立一個更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發展較健康的依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