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觀點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們培養幸福感?

在人際關係中,人們都會普遍地把對方視為「好」或「壞」。對某些人來說,當發現自己的密友有缺點時,他們會認為這是無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當著其他朋友面前說自己的不是。她認為這位朋友沒有把她當作最好的朋友,並且背叛了她。於是,她決定疏遠這位朋友,以及在那個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漸弧立自己。我的這位求助人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來感知現實,事實上,她運用了二分法的思維,只能夠分析當前情況的其中一部份,沒有以整全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維和原子分析令她難以培養上豐盛的人際關係和發展成功的事業。她如何能夠學習新的思考模式來增強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這位求助人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場景或不同的人士,都是存在兩極性(polarity)。對她來說,她需要學習在同一個情況或同一個人身上,總有「好」與「壞」存在。例如,她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別人的面前說了她負面的評價,但這位朋友可能在其他的情況下也有機會對她作出正面的評價。事實上,在她最好的朋友的心目中,嫉妒或和欽佩的感覺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在某些情況下,她的朋友可能會為我的求助人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是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位朋友可能會妒忌我的求助人獲得成功,便把一些負面特質歸因於我的求助人。

其次,我的這位求助人需要培養一種從整全角度看起來事物的心態,這對她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與其把事物獨立地看待,她需要了解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當她孤立地解釋那位好朋友的行為或反應是不完整的,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其他的因素。這種原子化的分析實際上阻礙了她看清事物的現況,以及扭曲了她對現實的看法。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在過去曾經不禮貌地對待那位最要好的朋友,才導致對方妒忌她。此外,她亦有機會在社交平台不停地自吹自擂自己的生活有多好,沒有考慮到這些行為有機會讓其他人感到嫉妒或不愉快。結果,她的好友與其他朋友在社交聚會中評論她的行為時,便作出了一些負面的評價。透過以整體的方式看待事物,我的求助人可以意識到她自己是如何促成好友的行為。

最後,我的求助人亦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是會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在任何的情況下或對於任何人來說,不同的因素時時刻刻都在產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在任何情況或個人中,她都不可能以穩定或僵化的性質來進行分析或闡釋。由於她只能夠看到部份的情況,在有限的角度下便難以分析整體的狀況。她需要明白任何事物或個人都會不斷變化的重要性。事實上,她和那位好友的關係也會因為不同的因素而不停變化,包括個人的心理健康或職業狀況等。

我們可能習慣以二分法或原子論的方式來分析或解釋當前的情況或身邊的人,假如我們渴望從生活中培養幸福感,便需要採取另一種的方式,以多角度和整全的模式來看待事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