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观点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们培养幸福感?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都会普遍地把对方视为「好」或「坏」。对某些人来说,当发现自己的密友有缺点时,他们会认为这是无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当着其他朋友面前说自己的不是。她认为这位朋友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并且背叛了她。于是,她决定疏远这位朋友,以及在那个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渐弧立自己。我的这位求助人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感知现实,事实上,她运用了二分法的思维,只能够分析当前情况的其中一部份,没有以整全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维和原子分析令她难以培养上丰盛的人际关系和发展成功的事业。她如何能够学习新的思考模式来增强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这位求助人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场景或不同的人士,都是存在两极性(polarity)。对她来说,她需要学习在同一个情况或同一个人身上,总有「好」与「坏」存在。例如,她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别人的面前说了她负面的评价,但这位朋友可能在其他的情况下也有机会对她作出正面的评价。事实上,在她最好的朋友的心目中,嫉妒或和钦佩的感觉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她的朋友可能会为我的求助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位朋友可能会妒忌我的求助人获得成功,便把一些负面特质归因于我的求助人。

其次,我的这位求助人需要培养一种从整全角度看起来事物的心态,这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与其把事物独立地看待,她需要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当她孤立地解释那位好朋友的行为或反应是不完整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的因素。这种原子化的分析实际上阻碍了她看清事物的现况,以及扭曲了她对现实的看法。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在过去曾经不礼貌地对待那位最要好的朋友,才导致对方妒忌她。此外,她亦有机会在社交平台不停地自吹自擂自己的生活有多好,没有考虑到这些行为有机会让其他人感到嫉妒或不愉快。结果,她的好友与其他朋友在社交聚会中评论她的行为时,便作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透过以整体的方式看待事物,我的求助人可以意识到她自己是如何促成好友的行为。

最后,我的求助人亦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是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任何的情况下或对于任何人来说,不同的因素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在任何情况或个人中,她都不可能以稳定或僵化的性质来进行分析或阐释。由于她只能够看到部份的情况,在有限的角度下便难以分析整体的状况。她需要明白任何事物或个人都会不断变化的重要性。事实上,她和那位好友的关系也会因为不同的因素而不停变化,包括个人的心理健康或职业状况等。

我们可能习惯以二分法或原子论的方式来分析或解释当前的情况或身边的人,假如我们渴望从生活中培养幸福感,便需要采取另一种的方式,以多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看待事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天能》与童年时期创伤的反思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电影《天能》,你可能会知道有关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够令物体反转并随时间向后移动。在电影中,主角的任务是阻止使用演算机来逆转整个世界,假若演算机的演算法被启动,相信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亦会被毁灭。事实上,如果可以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演算法,我会想把它用于逆转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时期创伤经历。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们的朋友很少主动找他们聊天或聚会,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往往都是打算寻求帮助或支援才会联络自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于朋友来说并不重要,像俗语所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朋友没有把自己放在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个重视网路通讯的时代,人们是否会倾向疏远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联系别人?抑或是我那些经常被朋友忽视的求助人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