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拥抱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追求真实性的阴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职于一间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不俗而且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但是他却因认为自己被当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丧和焦虑。除此之外,他还发现自己在升职的这一年后对工作完全提不起劲。由于现时任职更高的职位,便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办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带领团队负责一些他不感兴趣的重要项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认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来生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留下来。事实上,当他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他不停地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生活中的意义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例如包括我们如何感知存在的秩序和连贯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识别什么事物是对我们十分重要,以及以自己能否达成与自我价值观相关的目标上。在上述的例子中,那位求助人的工作并未能令他觉得生活有连贯的感觉,就好像是他并不喜欢牵涉办公室政治和管理那些他不感兴趣的项目,令他觉得自己的所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透过心理辅导,他更容易觉察和理解自己的动机、慾望和价值观。在提升了自我觉察力后,他发现自己现时的工作与真实的自我有所冲突。结果,他为需要继续从事这份工作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真正渴望做的事情,但是发现当前正在参与的事务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符时,便会经历痛苦和挑战,这就是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追求真实性的阴暗面。事实上,要放弃与自身价值观无关的生活方式或工作并不容易。在行为方面,一个人可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重大的改变,才能对于实现自己的价值观产生真实感。例如,当我们在个人成长中转变为新版本的「自我」时,有机会发现自己对所属的社会群体感到不满意,可能开始认为这些群体的集体价值观与自己新进化的个人价值观有异。但是,离开这些社会群体需要勇气和拥有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活性。我们并不能突然和这些群体完全断绝联系。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在与这些群体保持联系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时候,如果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与群体的集体价值观有所不同时,很有可能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当我们逐步意识到生活中的意义时,更加需要拥抱当中的阴暗面。

对于我那位求助人所面对的情况,没有什么「正确」的解决方法,不论是辞掉他目前的工作或继续留下来都可能是应对的策略。无疑,他在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后产生了负面情绪,更需要拥抱自己所意识到的阴暗面和与此相关的负面情绪。倘若他能够拥抱当中的阴暗面和不去逃避面对那些负面情绪,或许能够找到一种适应性的方法来应对自己身处的矛盾处境。离开舒适圈可能会导致焦虑和不确定性,不过凭着坚持和恒毅力,他可能会有一些个人转变,以及能够过着富有真实性的生活。而如果他选择留在他目前的工作,并尝试在其他方面寻找与他的价值观和意义相关的东西,例如人际关系、自我超越、其他方面的成就或是灵性,亦有机会寻找到其他的生活意义。与此同时,他还可以增强自己在应对办公室政治的能力,以及尽力管理那些他不感兴趣的重要项目。

我们的身份认同和生活中的意义可能会在一生中不断变化和发展,对于这种变化的阴暗面就是在面对进化了的价值与目前生活不相符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反应。透过拥抱这些的阴暗面和要求改变的渴望,我们也许能够有正面的个人成长和正面的转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天能》与童年时期创伤的反思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电影《天能》,你可能会知道有关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够令物体反转并随时间向后移动。在电影中,主角的任务是阻止使用演算机来逆转整个世界,假若演算机的演算法被启动,相信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亦会被毁灭。事实上,如果可以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演算法,我会想把它用于逆转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时期创伤经历。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