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你是否如實地活出真正的自我?

當我們想到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時,最有機會因為什麼而感到遺憾?其中之一可能是我們在對生活最後的反思中,發現自己沒有勇氣活出真實的生活。譬如,我們可能在一生中都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被困於一段早已不再珍惜的婚姻中。我們也有可能反思自己在過去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發展新的事業。當我們問自己到底自己的生活是否與重視的事情一致時,或許發現自己並不是真正地為自己而活。

在我們得知自己是否真正地為自己而活前,需要先對「自我」有足夠的自我覺察。從基礎層面來說,我們需要了解自己,例如是自己的抱負或性格特質。對於某些人而言,他們可能非常重視人際關係,並願意為他人服務。如果這類人從事與自身的價值觀互相矛盾的工作時,比如是擔任對沖基金經理,他們很大機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沒有預期般具備意義。另一個例子是,有些人可能非常重視與自己的父母或孩子渡過更多美好的時光。假如這些人的工作佔據了生活大部分的時間,甚至需要在週末加班工作,那麼他們實際上並沒有為真正的自己而活。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被他人的價值觀或環境的集體文化所影響。譬如,如果我們身處於一個競爭非常激烈、重視成就和物質財富的環境中長大,便有可能漸漸接受這些價值觀。結果,我們可能不會為內在的自己而奮鬥。當我們無法與大多數人一樣為集體文化中所重視的東西而奮鬥時,便會傾向作出自我批判或質疑自我。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沒有賺取很多金錢或在職業階梯達到足夠高的水平而批評自己。事實上,這些自我批判或負面評價會讓人相信自己是不足的,有機會扭曲我們對自我的看法,導致我們忽視自己的真實本性和強項。

為了能夠擺脫這些自我懷疑和自我批評,我們需要採取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待自我。也就是說,在了解真正的「自我」前,我們需要有能力覺察自己的「自我」。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成為自己的感受、思想、行為和身體感覺的觀察者。通過培養這種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待自我,當我們以集體價值觀來與他人進行比較時,便更容易意識到自己陷入自我批判或負面評價中。此外,假如我們不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以真實的自我來行事時,也更有機會意識到自己感到不安或不適。有了這種意識,我們或許能夠進行更多的反思,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實的價值觀和抱負,從而避免跌入自己設下的陷阱。譬如,一位從事對沖基金經理在練習靜觀和瑜伽的數個月後,發現自己對瑜珈的熱情,以及渴望透過他人培養幸福感來服務他人。當她意識到這些後,便辭去了對沖基金經理的工作,展開成為瑜珈導師和靜觀導師的旅程。

受最近兩年的疫情所影響,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面臨很多逆境。有時候,當我們開始意識自己有機會無法如實地為自己而活時,便開始質疑自己的生活。在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如何能夠真正地為自己而生活前,先讓我們加深對內在自我的認識。這樣,我們或許能夠逐漸找到一條自己真正珍惜的道路,享受我們餘生的旅程。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