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2022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作出自我认同

当我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职业、家庭角色或性别来定义自己。对我而言,我是一名已婚的女临床心理学家。我们倾向以自己对社会作出贡献或维持生计的工作来为自己的身份作出定义。这样,我们很容易会被限制或困于自己所认同的角色当中。例如,一位中年的女性可能会认定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妇,应该要时刻保持家里清洁整齐,并且每天都要为家人烹调各种的美食。除此之外,她可能非常重视孩子学业上的成就,因为她认为这是反映自己作为一位母亲是否称职的表现。事实上,对于那些没有小孩的中年女性来说,她们也有机会因性别的身份认同而被他人评价,而且这是十分常见的。

一名没有小孩的事业型中年女子可能会因为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而产生各种的负面情绪和想法,而她也有机会认同这些情绪和想法,更因为受到不公平的看待而承受莫大的压力或感到悲伤。当想及社会的主流观点或规范时,她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小孩是一种缺陷,以不同的负面情绪和想法来定义自己。结果,她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患有抑郁和有缺陷的人。如果在她所属的社交圈子中大多都是家庭主妇或已为人母的朋友,她可能会对自我发展负面的概念,并选择疏远这些朋友和孤立自己。

我们会倾向透过自己的情绪或想法来定义自己,促使自己以狭窄的角度来看待自我和作出自我认同。譬如,上述那位没有孩子的中年女士可能会认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想法,以此对自我作出负面的定义,导致她对自我产生负面影响。 结果,她难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渴望实践的抱负行事,也无法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当她过分担心别人对她的看法时,限制了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和进步。

其中一个我们需要加倍留意的重点是我们并非由自己的想法或情绪来作出定义,而我们的身份也不局限于社会或文化的规限。例如,一名女性的道路不应该仅限于生儿育女和成为家庭主妇。事实上,一名没有孩子的事业型女性不一定比留在家中照顾小孩的女性缺乏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渴望拥有表达真实的自我和定义自我的自由,便需要采取新的角度来作出自我认同。

假如我们以自己的职业、家庭角色或性别来定义自己时,很有可能会发现这些身份会改变或缺乏稳定性。要让自己拥有稳定的身份的唯一方法是扮演观察者或体验者的角色来看待自己,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我」就是观察或体验当下的那个人。例如,在远足的时候,我们就是那个体验和欣赏风景的人。而在进食的时候,我们就是那个正在品嚐食物并与朋友相聚的那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的自我意识实际上是我们的经验中的「背景」。

透过学会跳出刻板的框架,我们便不会以特定的角色、内在的情绪或固定的思维来为自我作出定义,从而发展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将更有可能按照自身的价值观来行事,并拥有更多的自由来活出真实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