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精明能干的人也有机会戴着微笑抑郁的面具

当我们看到有人突然在毫无预兆下自杀,可能会感到非常震惊。通常,这些人或许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开朗、善于交际和能干。然而,在这些表面形象的背后,他们可能正在经历抑郁和焦虑情绪,或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负面的认知。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最近发现他被一位很好的朋友背叛。在没有直接对质的情况下,我的求助人开始疏远对方,并减少恒常地与对方见面。可是,他的这位朋友却不断散播一些有关他的负面谣言,促使在他们的共同朋友圈中的有人对我的求助人产生误解。结果,他逐渐地被这些朋友孤立,更因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事但被这样对待而感到委屈。我的这位求助人是一位精明能干的绅士,一直有着非常积极正面的个性,并确信自己需要一直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事实上,即使被其他朋友误解和冤枉,他也认为自己需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感到沮丧和孤独。他认为没有人理解他,开始产生自杀的念头。

这位求助人的抑郁倾向被掩饰起来,也就是人们常称的「微笑抑郁症」。患有微笑抑郁症的人可能担心,如果他们表现出抑郁和悲伤的情绪,只会为身边的人带来负担。这些人亦有机会具备完美主义的特质,导致他们觉得抑郁是软弱的表现。事实上,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抑郁状态,渴望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时候,人们可能受到社交平台上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描绘所影响,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唯一经历抑郁情绪并感到被孤立和孤单的人。微笑抑郁症的风险之一是自杀风险较高,因为患上的人大多都是高功能的人,他们更有能力执行企图自杀的计划。对于那些从表面看来很正常但或许因压力和逆境而感到抑郁的人,我们可以如何提高警觉?

如果我们怀疑身边的某人可能患有微笑抑郁症,可以尝试观察一些不太显着的迹象。譬如,这个人的体重或食慾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或是留意到他或她对以前喜欢的活动不再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亦有机会观察到这个人变得容易烦躁和激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劝导这个人谘询心理学家进行正式评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一直习惯在别人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的人来说,培养自我意识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长期扮演着表面形象的角色时,就可能会相信它反映了我们真实的身份。我们可以透过练习静观来觉察自己不断变化的思想、感受和情绪。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许能够意识到在自己开朗、善于交际、能干的性格的深处,可能藏着一个未被照顾到的抑郁部分。适时放下我们的面具,以及接触自己真实感受有助我们连结自己的内心,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并拥抱自己脆弱的一面。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