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第五波疫情暫時放緩後,您準備好追求新生活嗎?

鑑於最近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的限制有所放寬,學生開始回復面授的課堂、企業逐漸暫停員工在家工作的安排、大家亦可以出外吃晚飯,各種日常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只需要稍作調整便能夠在放寬長期的限制後輕鬆回復正常生活。然而,因限制措施而受到嚴重影響的人士,有機會在看到其他人迅速再次投入正常生活而感到沮喪。事實上,由於就業市場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升溫,這些人可能無法即時找到新的工作。另一個例子是某些行業的客戶有機會因為疫情爆發而大幅減少,即使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後也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讓業務重上軌道。對於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朋友邀請他們參加聚會可能令他們面對不少的挑戰和煩惱,甚至因為放寬實行多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對需要再與朋友見面感到非常焦慮。

儘管疫情稍為放緩,但是很多人在措施放寬後仍然未能恢復正常生活,並且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困惑和憂慮。他們希望回復以往如常的生活,甚至追求更豐盛和成功的新生活。可是,他們越是渴望一切盡快恢復正常,越是感到沮喪和失望。事實上,一個人能否在這樣的情況下迅速調整自我過回正常的生活或追求新生活的背後存在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以平靜和鎮定的心冷靜下來。事實上,我們需要接受自己是誰,以及現時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以自我慈悲的態度來接受當前自己的情況和條件。例如,如果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因沒有學習新的技能而找不到新工作,他或她便需要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對自己慈悲。有了這種對自我的接受,這個人就可以更謙卑地參加一些課程來增值自己,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這樣,這個人在求職的期間可能會變得更加靈活,能夠嘗試在不同行業或領域裡申請一些入門要求較低的工作。

在我們接受了自己當前的情況或條件後,有可能需要為作出轉變而進行一些基本的活動或任務。對我們而言,全神貫注參與這些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全情投入參與活動或進行任務時,我們才能提升自己的表現、加強學習的效果或實現自己的目標。另外,專注於日常活動有助我們穩定情緒,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到當下,便會減少對未來的反覆思考和憂慮。為了增加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參與日常活動,我們可以透過每天練習靜觀來培養專注力。一個簡單的靜觀練習是我們以全然接受的態度來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並且不帶任何批判。當我們發現自己分心時,只需要承認自己走神,然後再次把自己的注意力帶回自己的呼吸便可。透過恆常地進行靜觀練習,我們能夠更頻繁地保持專注並活在當下。

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Carl Roger所言,我們只有接受那個真正的自己才能作出改變。無論你在第五波疫情後身處什麼位置,請保持耐心和以自我慈悲的態度來接受當前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