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抑郁而郁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工作压力辞职后感到异常沮丧,并失去动力进行所有休閒活动。他告诉我说:「即使现时我不需要工作,但是我也没有动力去锻炼身体和照顾自己,这让我感到非常无能为力。」事实上,他在上一份工作的时候承受巨大的压力,被诊断患上适应性障碍,受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所影响。结果,他决定先辞掉工作稍作休息。对于辞职后的生活,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计划每天到健身中心锻炼身体,以及实行更健康的饮食计划来减肥。此外,他亦计划参加一些网上的商业分析遥距课程来增值自己。当过了最后工作天后,他发现自己仍然十分沮丧,更缺乏动力执行自己所订下的计划。他批评自己非常懒惰,把自己贬低到一文不值。与还未辞掉工作的时候相比,他看起来更为抑郁。

我这位求助人的经历对于持续受抑郁情绪所困扰的人并不罕见,特别是那些倾向于自我批评的人。实际上,这位求助人对自己在辞职后该如何好好休息订立了不切实际和很高的标准。鑑于他倾向好高骛远地制定计划和对自我作出严厉的批判,当他发现自己在离职后未能实行自己的计划后,便感到比以前更加沮丧。由于他的前上司是个要求很高的人,他的工作量总是有增无减,因此出现严重倦怠的症状,他还会不断批评自己无法完成那些上司给予的苛刻任务或要求,导致终日垂头丧气。最终,他患上了适应障碍,及持续感到抑郁和焦虑。

正因为他习惯对自我作出批评,当他知道自己在这段休息的期间未能按照那些高标准来生活时,甚至会责备自己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确认自己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是巨大工作压力与性格构成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正在经历工作倦怠的人,他没有以自我慈悲的心来看待自己。他承认:「我不能容忍自己在家无所事事,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建设性和毫无意义,根本就是浪费时间!」他无法欣赏和珍惜活在当下的宝贵时刻,只是倾向相信自己在休息的期间不做任何事情和享受生活意味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我的这位求助人要跳出这个自我批评的恶性循环,第一步要需要给予自己更多的肯定。也就是说,他需要学习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抑郁情绪和缺乏动力的事实。对他来说,他需要承认自己正因为工作倦怠而需要休息,放慢生活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他能识别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情绪(如悲伤、愤怒、焦虑或羞耻),将会为他带来益处。除此之外,他亦可以尝试识别自己对这些情绪的任何批判。

当他能够识别和确定自己的情绪和判断时,他需要暂停所有对自己作出的否定,并尝试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例如,他可能发现自己严厉地批评自己没有在休息的时期坚持锻炼身体和节食。透过这样做,他将更有机会停止批评自己,以及在休息的时候给予自己更多空间来好好享受。

正在经历抑郁的人经常会批评自己的抑郁,这是十分常见。通过学习培养自我慈悲和增强对自己的肯定,他们可以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于康复的旅程中更加放松和接纳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