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抑鬱而鬱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工作壓力辭職後感到異常沮喪,並失去動力進行所有休閒活動。他告訴我說:「即使現時我不需要工作,但是我也沒有動力去鍛煉身體和照顧自己,這讓我感到非常無能為力。」事實上,他在上一份工作的時候承受巨大的壓力,被診斷患上適應性障礙,受到嚴重的抑鬱和焦慮情緒所影響。結果,他決定先辭掉工作稍作休息。對於辭職後的生活,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計劃每天到健身中心鍛煉身體,以及實行更健康的飲食計劃來減肥。此外,他亦計劃參加一些網上的商業分析遙距課程來增值自己。當過了最後工作天後,他發現自己仍然十分沮喪,更缺乏動力執行自己所訂下的計劃。他批評自己非常懶惰,把自己貶低到一文不值。與還未辭掉工作的時候相比,他看起來更為抑鬱。

我這位求助人的經歷對於持續受抑鬱情緒所困擾的人並不罕見,特別是那些傾向於自我批評的人。實際上,這位求助人對自己在辭職後該如何好好休息訂立了不切實際和很高的標準。鑑於他傾向好高騖遠地制定計劃和對自我作出嚴厲的批判,當他發現自己在離職後未能實行自己的計劃後,便感到比以前更加沮喪。由於他的前上司是個要求很高的人,他的工作量總是有增無減,因此出現嚴重倦怠的症狀,他還會不斷批評自己無法完成那些上司給予的苛刻任務或要求,導致終日垂頭喪氣。最終,他患上了適應障礙,及持續感到抑鬱和焦慮。

正因為他習慣對自我作出批評,當他知道自己在這段休息的期間未能按照那些高標準來生活時,甚至會責備自己情緒低落。在這種情況下,他無法確認自己的抑鬱情緒和焦慮是巨大工作壓力與性格構成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正在經歷工作倦怠的人,他沒有以自我慈悲的心來看待自己。他承認:「我不能容忍自己在家無所事事,這樣的生活沒有任何建設性和毫無意義,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他無法欣賞和珍惜活在當下的寶貴時刻,只是傾向相信自己在休息的期間不做任何事情和享受生活意味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我的這位求助人要跳出這個自我批評的惡性循環,第一步要需要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也就是說,他需要學習無條件地接受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抑鬱情緒和缺乏動力的事實。對他來說,他需要承認自己正因為工作倦怠而需要休息,放慢生活的節奏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他能識別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情緒(如悲傷、憤怒、焦慮或羞恥),將會為他帶來益處。除此之外,他亦可以嘗試識別自己對這些情緒的任何批判。

當他能夠識別和確定自己的情緒和判斷時,他需要暫停所有對自己作出的否定,並嘗試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例如,他可能發現自己嚴厲地批評自己沒有在休息的時期堅持鍛煉身體和節食。透過這樣做,他將更有機會停止批評自己,以及在休息的時候給予自己更多空間來好好享受。

正在經歷抑鬱的人經常會批評自己的抑鬱,這是十分常見。通過學習培養自我慈悲和增強對自己的肯定,他們可以走出這個惡性循環,於康復的旅程中更加放鬆和接納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