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香港「百年一遇」暴雨的韧性

上星期五,香港出现了所谓「百年一遇」的暴雨情况,导致整个城市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大量损失及人命伤亡。鑑于这场出乎预料的暴雨,很多人的生活都面临一定程度的不便和干扰。对于那些生活于受较严重影响地区的人士来说,这种无法预测的混乱有机会引发不同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沮丧或焦虑等。与此同时,这也可能为那些即将开始新学年或暑假后恢复繁忙工作生活的人增添不少压力。我们怎样能够以韧性来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不便或干扰,并以冷静和具适应性的策略来恢复正常生活?

当人们在面临危机时经历负面情绪,其中一项常见的应对策略是避免承认自己的内在情绪和负面认知。可以理解的是,在面对危机时保持冷静是很重要,这让我们能够尽快处理或解决迫切的问题。然而,部分人可能认为如果承认自己在这些情况下感到焦虑或沮丧是软弱的表现。有时候,人们或许会强迫自己只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思考,没有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其他角度。譬如,一位老师因担心暴雨后的工作安排存在不确定性而感到极度焦虑,不理会时间是否合适,不停地向同事传送简讯询问暴雨后的紧急安排。事实上,她在不知不觉间试图透过这个方法以获取更具体安排的资讯,希望借此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是,由于没有人能够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使她在黑色暴雨悬挂的期间变得更加焦虑。

我们需要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生而为人,我们在危机面前经历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更具适应性的策略是承认我们因负面情绪所遭受的痛苦,譬如是与愤怒、沮丧、焦虑或内疚相关的情感痛苦。我们需要学习通过静观轻轻地转向这些痛苦,容让自己和这些内在感受、想法和身体感觉保持接触,以便能够处理它们。例如,上述的老师可以承认自己因暴雨对工作安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并尝试接触她的担忧和身体感觉。这样,她或许明白到自己的担心源自于无法预测的情况会令她无法制定教学计划和作充分准备,从而有机会影响她的教学质素和声誉。矛盾的是,当试图接触与焦虑相关的身体感觉时,她的焦虑可能会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能够想出一些具创意性的应急计划,以便应对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改变。

当负面情绪被承认及开始逐步消退后,我们就更有机会审视与危机相关的负面认知或认知扭曲。举例来说,例子中的老师可能会因为早前接触过其他国家的学校因洪水而停课的新闻,从而灾难化她所教的学校也可能需要面临长期停课的可能性。当她先以拥抱情绪来处理她的焦虑,就能逐渐认识到自己倾向夸大未来发生灾难的可能性的认知扭曲。这样,她就更有机会如实地感知现时的情况。

无疑,上星期的黑色暴雨和极端情况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防不胜防的危机。透过采取适应性策略来处理相关的情绪反应,我们就能更灵活地以韧性去应对这次突发危机所带来那些无法预计的影响。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