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损失时,拥抱我们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生活中无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损失。譬如,我们可能需要面对离婚、亲人离世、突然被解僱、流产或慢性疾病等情况,并因此感到悲伤。当我们处于哀伤阶段时,经历不同的情绪是正常和自然的,例如我们会感到悲伤、愤怒、焦虑、无助或内疚。如果面对巨大的损失,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可能会非常强烈,并让我们陷入其中。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快要疯掉,或是认为这些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不正常的。有时候,部分人可能会隐藏或压抑与哀伤相关的情绪,并且尽力展现积极正向的情绪状态。很多人认为经历负面情绪意味着一个人是虚弱或患病,他们对于人们正在经历哀伤过程时所面对的痛苦产生负面偏见。

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公司突然倒闭而失业,她倾向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她每天强迫自己到健身房锻鍊身体和进取地发求职信。从表面来看,这也许不是一种不好的态度。然而,当她和朋友见面时,她亦不允许自己哭泣或表达任何担忧。她的朋友们认为她一直掩盖自己的抑郁情绪,只不过非常努力地在人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结果,她的抑郁情绪逐渐加剧,更需要向精神科医生谘询抑郁症的治疗。

James William Worden 在他所写的《悲伤辅导与悲伤治疗》一书中指出,经历损失的哀伤过程中正常化和体验痛苦与负面情绪对复原非常重要。根据他所提出的哀伤任务模型,人们在承认失去的现实后经历悲伤的痛苦是哀悼过程的第二步。有时候,当一个人压抑与失去相关的负面情绪时,他或她可能会经历一些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如身体疼痛。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只有当他们的负面情绪被探索和表达时,身体上的疼痛才会因此消退。事实上,如果没有适当地处理哀伤中的负面情绪,我们就无法完全适应失去挚亲或重要事物的世界。

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在毫无预兆下经历痛苦的分离,她在分手后给自己和前男友写了一封二十页的信。她在信中坦率地表达对失去这段关系和前男友所压抑的负面情绪。当她能够如实地透过这封信表达自己的悲伤、愤怒和失望时,才能写出在这段感情中那些美好的回忆,并由衷感谢男友在过去一年来的陪伴。实际上,治疗性写作对正在经历哀伤过程的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他们试图在别人面前压抑的情绪,一些甚至是在心理治疗师面前也不曾表达的情绪。

在个人写作的私人空间中,我们可以识别并表达与损失相关的感受,无需担心别人作出负面评价或被情绪所淹没。通过把负面情绪写下来,以及将这些情绪与损失区分开来,我们就更有机会摆脱它们。这样,我们能够以新的角度看待损失和更有机会接受失去的现实。我们还可以自行决定把写作的哪一部分与他人或心理治疗师分享,哪一部分选择只保留给自己。我们可以给予自己适当的空间来专注于哀伤的过程,而非强迫自己在处理负面情绪之前获取很多成就。

让我们在面对损失时拥抱所经历的情绪,因为它们实际上具备促进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功能。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