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认识回避型人格连续体健康的一面

我们有机会在工作场合或社交圈子中遇上一些喜欢独处又很少出席集体聚会的人。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长得很帅气亦非常聪颖,但是他很少答应同事的午餐聚会邀请,总是在情感上疏远他人。事实上,即使他偶尔会接受同事的邀约出席某些社交场合,却往往会找借口很早就离开,再也没有回到群体中。他过着神秘的生活,下班后不太会与同事联系。在工作上,他表现得非常专业,于他所属的领域可算是一位能干的专家。他有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不论工作多繁忙亦会与他们定期相聚,并享受有他们陪伴的时光。然而,他对结识新朋友往往都感到犹豫。当他的两位好朋友建议他使用交友程序结识新朋友时,他立即拒绝作出尝试。在现实生活中,他为生活感到知足,亦拥有不少嗜好。我的这位求助人喜欢摄影和绘划,更不时在网上举办匿名的虚拟展览。鑑于他的高功能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你会认为他患上回避型人格障碍吗?

回避型人格的人有机会透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当中每个人回避社交的程度也不一样。在回避型人格的连续体中,有些人是具备这种人格的特质,有些人则患上回避型人格障碍。以上我所提及的求助人可能只是展现出回避型人格的风格,而非出现病态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视他处于连续体中健康的一端。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处于不健康一端的人对于别人的拒绝极为敏感,他们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活动,除非他们能够肯定自己是受欢迎的。对于那些处于较健康一端的人,他们只是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敏感,但仍然能够在有需要时参与社交聚会,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社交技巧。患上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会在社交场合过度沉默寡言,由于害怕受到负面评价,他们甚少会向别人表达自己,这些可能被视为有问题的。另一边厢,在更健康的一端,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某程度上愿意与他人分享,只不过表现得较为矜持和自我约束。

对于那些患上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可能没有任何朋友,完全回避那些需要人际交往的活动,他们还有机会夸大从事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时需要面对的潜在危险。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具备这种风格的人也会拥有亲密朋友,但他们倾向参与那些能够独自进行的活动。事实上,他们只是对自己日常的作息和习惯显得更加自在,因为他们喜欢过着更有确定性的生活。要区分那些是处于非健康状态的人,其中一点是他们往往在工作上和社交生活中功能较弱,亦难以从事有意义的任务和投入爱好。 对于那些更健康的人来说,他们能够在工作和不同的喜好中维持高功能水平。有时候,他们也可能对参与新的活动感兴趣,并乐在其中。

由于人们习惯把不太擅于交际或看起较为孤独的人归类为患上精神病或人格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多加留意自己是否有过度病态化他人的倾向。事实上,我们需要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人类是充满多样性,在选择人际交往方式上有机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那些偏向需要很多私人空间和从事相对较少社交活动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健康的个人选择。拥抱人类的多样性及互相尊重对我们每一个人也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面对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描绘了一位富有而着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英雄之旅」,这位医生就是傲慢的奇异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手受到创伤,令他无法进行手术。在寻求治疗双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玛泰姬(Kamar-Taj) 寻求巫师的帮助。经过巫师和古一的培训,奇异博士的双手康复了。奇异博士决心踏上保护地球的旅程。根据美国文学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段寻求真实自我的旅程,我们能够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情,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