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的现实大多是错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很困难的

在一个假设的情景中,我向我的求助人推荐了两位心理学家。 从网站上显示的个人照片,一位是年约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穿着正式上班服。 另一位是大约三十多岁较年轻的女士,照片中所穿的衣服配搭较为休闲。 很多人可能会猜想我的求助人会认为那位中年男子在心理治疗更具经验和能力。 事实上,上述提及的中年男子是一位刚从辅导学研究院毕业的成熟学生,而较年轻的女士则有超过十年的临床经验,并在心理学领域接受过很多专业训练。 鉴于这个事实,这位女士实际上更适合为我的求助人提供更深入的心理治疗服务。 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产生这种可能是错觉的主观认知?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得知现实?

为了方便,我们被训练成倾向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内在假设来进行感知。 这种方式使我们能够快速地形成一种足够并有效的认知,以此作为在繁忙世界中的导航。 然而,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就越来越难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质,因为我们有机会过于自信地相信自己的感知。 这样,我们就会经常被自己的偏见和成见所困。 事实上,不少冲突和误解可能源于这种缺乏「真正的看见」。 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种困境? 我们如何能在不妥协于感知现实的情况下,仍能于这个忙碌的世界中应付自如和看得更清楚现实?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即相信自己能够感知现实的信念。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真正看到现实的全貌。 我们只是在尝试猜测,以便填补那些我们无法看到的部分。 例如,如果我没有向我的求助人提供上述两位心理学家的网站,她很有可能只会根据她所获得的有限信息(如外貌和年龄)做出偏颇的判断。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谦卑和多加注意自己的偏见。

另外,我们亦需要学会避免即时为所见的事物贴上标签。 举例来说,在某个平日下午,我们于街上看到一位穿着休闲服装并提着装满食物的袋子的中年女士时,或许会立刻标签她是一位家庭主妇。 但是,这位中年女士可能是一位著名教授,她享受着自己的假期在晴朗的下午出外购物。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位小提琴家在早上繁忙时间的高峰期于地铁站内演奏,但却没有人认出这位演奏美妙音乐的人就是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 这个例子说明了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三点,就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停下来观察当下的经历。 当然,这说起来容易或做起来难。 当我们在街上走路时,脑海可能总是被一些自己所关心的事情占据,难以专注于周围的环境。 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花多点时间于留心外部环境,或许会发现很多被忽视的信息和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事物。

除了关注外部环境,我们也可以多关注自己的内在活动,当中包括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是主观的,将更有机会放下对这些内在活动反映现实的信念。 恒常练习静观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觉察。 透过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学会把思想和个人感受视为内在的经验,而不过度赋予它们意义。

就让我们谦虚地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外部环境,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偏见和成见带进它们。 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因为它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亦能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