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的思想是网状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陷入困局中

每当我建议我的求助人在日常生活中练习静观时,他们不时会告诉我很难专注于当下。他们通常都被繁忙紊乱的思绪所困扰,很容易走神。例如,一位女士因丈夫离世而悲痛不已,随着时间过去她走出伤痛并开展一段新的亲密关系。在和男朋友约会期间,她路过那个以往经常与已故丈夫一起散步的公园。起初,她并没有意识那个公园就和丈夫常常一起去的那一个,只是觉得和男朋友在附近约会很快乐。当她在公园留意到其中一棵树上开了一朵美丽的花时,她突然想起以前和丈夫散步时见过这种花,并开始忆起她与丈夫曾讨论为他们的家购买一些新植物的对话。她甚至回想起丈夫在阳台上种植花草和修剪盆栽的身影。这就是我们网状思维的力量。当上述女子的大脑进行网状思维的思考时,她对丈夫的离世感到百感交集,不禁哭起来。她的心情仍然受哀伤所影响,并为此感到非常无助,因为她无法停止反复想起已故的丈夫。

尽管我们的思想有反复思考的倾向,但是这种联想的模式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我们需要在脑海中有一个网,以便我们享受阅读侦探小说整个过程中进行推理和分析的乐趣。事实上,我们脑海中这个具有关联性的网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方式。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复杂的抽象概念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在做事时不断地改良和完善我们的策略。而且,这种能力有机会随年龄的增长发展得更为成熟。从这个层面来看,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年幼的孩子有时候在简单日常活动中比成年人更容易留意或觉察到某些被人错过的事情或细节。因为他们的头脑还未充满密布的网,仍有空间观察和注意周围的环境,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情况。

考虑到网状思维的功能,我们有机会不自觉地过度使用它们,并被它们持续的联想和纠缠不清所困扰。如果以上提及的那位女士开始反复思考她的哀伤反应,她可能会不停地作出自我批评,甚至因被困于这些思绪中而认定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她甚至可能会认为她的男朋友不喜欢她,并打算很快会离开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网状思维,以及怎样可以避免因过度利用它进行没有效益的反思?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绪纠缠不清时,我们需要学会脱离它。首先,恒常地进行静观练习有助我们更加了解那些没有效益的反复思考。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网状思维时,可以透过中和这些想法的真实性来试图脱离它。我们可以尝试告诉自己,想法只是想法,想法并不是事实。

我们需要学会在必要时脱离网状思维网路,当我们陷入如此困境时,只顾与自己的联想和分析争持不下是没有用途和效益的。毕竟,我们的网状思维网路是一把双刃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脆弱性并不是弱点,当我们敞开心扉接受它,就更容易安如磐石

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身边亲密的人常常告诉我们要变得强大或坚强。例如,一位女士发现丈夫有婚外情后,她的女性朋友都劝她要坚强并与丈夫分居。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位男士失去升职的机会时,他的好朋友建议他不要把这件事放下心上,应该要忘记它并变得强大。然而,当这些人面对损失和挑战期间未能接触自己的内心感受,常常会感到更加困惑和失落。在他们否认自己受到伤害或无视伤痛时,就难以安定心神并开始「行尸走肉」的生活。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敞开心扉面对自己的脆弱性并不容易,因为受到文化的因素所影响,我们往往在情感上显得保守。除此之外,接触我们的脆弱性的未知世界对某些人来说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可能想向别人表明我们不在乎失败或挑战,它们不会使我们心碎。有时候,如实地面对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关于爱人、升迁或健康问题,我们都可能觉得十分困难。

没有时间进行静观练习?把非正式的静观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

现今,很多人都了解恒常进行静观练习的好处,如增强集中力及注意力、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或管理疼痛等。然而,不少求助人告诉我,他们总是因为忙碌的日程而很难进行恒常静观练习。有时候,即使在假期期间,人们都不太愿意花时间进行正式的静观练习,如身体扫描、静观呼吸和静观运动等。他们可能对静观练习不太感兴趣,反而选择去看一出电影或是到访最喜欢的餐厅。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定期练习静观来提升集中力及注意力,以便减少在工作上犯下粗心大意的错误。但是,她还是无法承诺每天都进行简短的静观练习,当中的原因可能是在进行这些简短的练习后不会立即产生显着的效果。如果进行三十至四十分钟的静观练习太过繁重,我们可以如何把静观融入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身份与愤怒

Andy Warhol 曾经说过:「未来每个人都会成名15分钟。」随着各类社交媒体、YouTube等平台的普及,人们都可以轻松发布自己的创作。在这个时代,借助各种平台塑造特定形象,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可能被放大。事实上,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习惯可能使很多人产生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当我们试图在这些社交平台创建一个理想的形象时,便有机会过度认同它并依附于我们所认为的「自我」。这样,我们就如被困于一个自己亲手建造的牢笼中。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热衷于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素材来制作帖文几乎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通常,他从事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稍后可以制作和发布一则引人入胜的帖子。然而,这令他难以真正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某天,他的一位支持者在他的帖子下发表了一则尖酸的负面评论。他为此感到非常生气,并与对方展开一场激烈的「网路战争」。这次冲动的行为损害了他的声誉,亦使他流失了很多支持者。尽管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但是已形成无法挽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