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自恋型人格的光与暗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婚姻关系的问题而与丈夫一同前来寻求协助,透过对深入了解这对夫妇的关系和他们个别的情况,我发现那位丈夫是一个与他人缺乏连系、只顾自己的利益、缺乏同理心和情感疏离的人,可能拥有不少自恋型人格的特质。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妻子感到非常孤独,因为她的丈夫经常表现得非常自私,而且对于了解太太的内心世界完全不感兴趣。此外,他还经常看不起自己的妻子并贬低她。在日常生活中,这位丈夫为家人订下不同严格的规则,如果有人不遵守他的规定,他便会迁怒于对方。事实上,正正因为他持续只是高度地关注自我和缺乏留意身边的人的意识,令这段婚姻关系日渐恶化。这些就是自恋者的阴暗面,其高度的自我关注妨碍他们与别人建立真正和亲密的联系。结果,夫妻二人都是孤独的人。

对于那些具备适应不良自恋型特质的人而言,他们倾向全神贯注于获得成功、地位和他人的钦佩,而且需要时刻在别人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由于他们把所有的专注力放到自己的身上,他们没有空间就他人的需要给予同情,以及无法关注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鑑于这些人倾向认为自己是优越的,他们不时会欺负和挖苦他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重要他人所造成的伤害。除了因为渴望获得权利而订立很多规则供他人遵循外,他们还会双重标准地打破那些规则。譬如,以上述的那名丈夫为例,他不容许妻子与其他男性朋友联络,自己却经常单独地与女性朋友外出聚会。当他的妻子发现他与一些女性朋友建立暧昧关系时,他仍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悔意。

毫无疑问,与适应不良的自恋者建立关系是有毒和令人感到非常孤独。事实上,他们可能因为性格问题而过着极度不正常的生活。结果,很多人可能会避免表现出自己拥有自恋型相关的特征,例如是倾向自我去达致个人成功的健康关注。有些人也有机会因为害怕显得过分自私或专横而拒绝担任领导的角色。他们可以因为过于谦虚而不愿意曝露自己的成就,选择躲于他人后面来避免让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自恋的人。那么,自恋有健康的一面吗?

那些在社会上获取成功或处于高地位的人,且为人类的福祉作出巨贡献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具备一些健康的自恋特质。他们可能在克服适应不良的自恋特质方面经历了艰难的时刻,并在个人成长的阶段学到一些以往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欠缺的技巧和策略。作为一个健康的自恋者,他们可能对别人的需要感同身受和给予同情。他们亦可以透过自己的临在来与别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以及建立亲密的连系。与此同时,他们可以在团队中担任优秀的领导者,具有远见地带领成员实现目标的魅力。事实上,他们仍然会在生活中寻求他人的认可和钦佩。但是,他们愿意关注别人的需求和以他人为导向。当他们发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亦会适时提供协助,在这个层面上,他们与适应不良的自恋者并不相同,因为他们在情感上能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且能够维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些自恋的特质。当我们明白人类是多元化,便需要学习拥抱和接受自己的自恋和他人健康的自恋特质。正正因为人们是由不同的特质和性格所构成,我们可以自由地以一颗慈悲的心来凑合和创造。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丰富多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