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所看到的和看不到的

最近,我在社交聚会遇到一对夫妇,他们分享选购新车的经历。由于他们对于购买哪种型号的车无法作出决策,于是便询问我们的意见。对于这个问题,我邀请这对夫妇分享对于自己喜欢的型号的看法。丈夫喜欢马力更大和节能效力更好的车款,而太太则喜欢外型较苗条和流线型设计的车子。他们渴望能够购入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型号,似乎无法客观地感知两款车子来作出选择。为什么我们倾向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甚至认为自己能够客观地全面感知整个画面?

其中一个导致我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原因是,我们会根据过往的经验或自我认同来选择性地感知现实。例如,如果我在过去倾向采用某种特定的心理治疗方向,并习惯以此来评估我的求助人的情况,尽管我学会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方向,仍有可能自动化地选择过去一直所采取的方向来进行分析。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可能无法完全反映整个 画 面,亦有机会因自己的选择性而出现扭曲或偏颇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也会倾向被那些与自我认同相关的事物所吸引。在上述的例子中,那名丈夫和妻子在选购汽车时各持自己的观点,而他们的偏好实际上与那些自我认同相关的吸引特质有关。据我所知,那名丈夫是一位赛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工程师。结果,他在选购汽车时会被该汽车型号的速度和节能效力所吸引。另一方面,那名妻子是一位艺术家,对审美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选择车子的型号时,她倾向着重美学设计的元素。由于我们选择性地看到那些与自我认同和过去经验相关的事物,我们便有机会无法看清现实的某些方面。如果我们渴望客观地面对自己的现实,需要学会放下这些与自身过去经验和自我认同的条件。

如果我们希望对自己所感知的事拥有更客观的看法,便需要安稳自己的心神和培养静观。当我们能够安定下来的时候,将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各种事物更广阔的划面上。透过静观,我们能够更加专注地运用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或现实。此外,我们也有机会觉察自己对某些方面的执着,留意到过去的经历或自我认同对自己的影响。对于我在社交聚会中所遇到的这对夫妇,我建议他们再到汽车销售点重新审视不同型号的车子和安定自己的心神。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透过感受自己的身体感觉,以及站立时地面支撑着自己的感觉来安定自己。这样,他们就可以尝试运用所有的感官来观察和看待不同型号的汽车,并以客观的态度去考虑如何选购车子。在聆听我们的分享后,他们一致认为彼此是正在寻找一种具体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模型。另外,他们亦反映自己的自我认同强大得几乎令自己迷失,主观性地选择自己偏好的型号而忽略其他考虑因素。有趣的是,在选购车子的过程中,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偏见,甚至认为自己能够作出最好的选择。透过静观和安定心神,他们也许能够在选购的过程中想出那一种型号和设计才是最适合他们的需要。

尽管能够睁开眼睛地看到,但是我们可能没有真正地「看到」。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