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何避免在与不成熟父母相处时作出过度反应?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曾经对我说: 「我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说法有所怀疑,真的所有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并在情感上提供足够的支援吗?」这位求助人的母亲具备不少自恋型人格特质,而父亲则拥有边缘型人格的倾向。在她整个童年成长阶段,她都未曾获得父母足够的身心照顾。事实上,她从小是由祖父母照顾,大部分的时间父母都不在她的身旁,甚少受到他们的爱和关怀。对她来说,可以肯定的是,父母二人未能满足她对情感上和渴望被爱的需求。结果,她对他们感到非常不满,在成年后难以好好地与他们相处。然而,当看着父母日渐变老,她又会因为自己无法与他们好好地相处而感到内疚。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她经历不少的痛苦和折磨,并令她不断地作出自我批评,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女儿。面对不成熟父母的局限性,这位求助人如何能够避免在受到挑衅或刺激下作出过度的反应?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认为所有父母会爱护他们的孩子,并且无论如何也会提供情感上的支援。有见及此,我的求助人在成年后仍然对父母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例如,每当和他们一起吃饭时,她总会因为他们未能换位思考和理解她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困难而感到非常愤怒。另外,她有时甚至会因为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主导对话的倾向感到极为不安。实际上,她大部分时间都觉得自己被他们利用,从没有觉得被爱。她说:「对我来说,每次与他们共进晚餐都是一种折磨。」

我这位求助人在与父母共进晚餐时感到非常痛苦的根本原因是,她仍然幻想父母终有一天会改变,并可以给予她所需要的爱和情感上的支持。事实上,他们一家人每次的相聚只是为她带来失望。为了与不成熟父母相处,她首先需要放下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透过放弃对获得父母的爱和情感支持的任何期望,我的求助人可能更有机会在聚会中透过抽离和采取旁观者的立场来展开一种新的方式来和父母相处。

对我这位求助人来说,每当与父母碰面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以静观安定心神来进行观察。她需要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反应,而不是被他们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这样,当他们说了一些令人愤怒或受伤的话时,她或许更能避免对他们作出更激烈的反应。例如,在晚饭时,她可以尝试留意父母的面部表情、交流时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背后的讯息。有了这个观察平台,她便能够更加抽离并减少因父母作出伤害性的评论或操控性的表达而作出过度的反应。透过这种方式,我的求助人亦可以评估父母的成熟程度,并了解他们可能无法提供她在现实中需要的东西。

不成熟的父母惹怒和伤害他们的孩子是很常见的。因此,我的求助人在面对被父母激怒或伤害的情况下,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和稳定自己。在与父母相处时,她可以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内在反应,例如是身体感觉或情绪感觉。每当感受到自己被惹怒或伤害,她能够透过拥抱这些内部反应来让自己逐步冷静下来,并停止对父母作出任何过度反应。

对于那些渴望与不成熟父母保持中立关系的而言,保持抽离和观察力是非常重要。如果不执着于希望获得父母的爱和情感支持等不切实际的期望,一个人就将更有机会摆脱成为无助的孩子,不再不停地感到愤怒和受伤。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