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培养内心的平静,减少在面对他人负面特质时所产生的纷扰

对我来说,我的一些求助人真的非常友善。但是,他们在职场上经常受办公室政治问题所困扰。尽管他们当中部分人已经擅于注意到人际关系中的红旗,以及觉察到有些同事可能想在某些事件中尝试操纵他人,他们仍然会因为不得不与这些人共事而感到非常讨厌和不适。他们可能每天都反复思考与这些同事一同工作有机会面临什么的负面影响和伤害,甚至希望想尽办法来避免有任何交集。结果,他们可能因为过度回避而失去不少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为什么我的求助人感到如此懊恼?当他们在职场上遇上喜欢操控别人的人时,如何培养内心的平静?

很多人可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个体面的人。我们可能自小被父母教育或受文化的价值观所影响,认为应该尽可能摆脱我们的负面特质或戒除坏习惯。当我们那么渴望力求完美时,就会否认自己那些不想要的负面特质,并试图隐藏或改造它们。然而,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将这些负面东西隐藏,亦只不过像把它们扫到地毯下。实际上,我们的内心仍然存在着这些阴暗面,只是我们认为能够将它们隐藏得好,它们就好像未曾存在。当我们遇上办公室政治问题或目睹他人的操纵行为时,就会感到愤怒和不舒服,其中一个可能性是这正提醒我们也拥有自身更深层被隐藏的黑暗部分。结果,我们无法控制自己认为那位同事正在操纵他人,并相信我们没有操纵别人。事实上,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也有机会作出操纵的行为。有时候,由于我们倾向否认自己的负面特质,因此难以看到我们实际上已作出操纵行为了。

试图摆脱负面特质既让人感到疲倦又缺乏生产力,作为人类,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消除拥有负面特质的事实。如果我们不能拥抱自己所有特质(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就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样有机会使我们难以忍受那些具备更显眼负面特质的人。有见及此,我们需要学习放下我们的批判和控制倾向,并接受和拥抱内心的一切。当然,接受和拥抱自身的负面特质不是意味着放纵我们自己作出恶意行为,也不是任由别人操控我们。这是意味着我们以开放和活在当下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和别人。当我们活在当下,我们也许能够不让内在的恶魔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选择有智慧地回应别人的负面或操控行为,并怀着自我保护的心态。

我喜欢以在几年前于澳洲徒步旅行遇上成千上万的苍蝇的经历作类比,在那次的旅程中,每天都有数之不尽的苍蝇向我飞来,让我感到非常恼火。起初的两天,我一直努力用手驱赶牠们。直到第三天,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努力地试图摆脱牠们的干扰,牠们定必都会飞回我身旁,于是我投降了,不再试图摆脱牠们。结果,我开始在徒步旅行中感受到与牠们共存的平静,并不再为此苦恼。

我的求助人在职场上遇上办公室政治问题是无可避免的。为了建立内心的平静,某程度上他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这些政治问题,并透过活在当下来保护自己不被打扰。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创造力可能是应对丧亲之痛的方法之一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丈夫突然离世而经历丧亲之痛,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她感到不知所措,并似乎会在哀伤阶段中郁闷一段很长的时间。事实上,她的爸爸在她年轻的时候因绝症而过世,让她从小失去父亲角色的榜样,影响了她一生的安全感和自我形象。结果,她嫁给一位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男子。某程度上,她把这位男子当作成自己的父亲。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时刻感到软弱和很重的无能感。尽管我这位求助人是一名专业人士,以及拥有一份高薪厚职的工作,但是她在情感上极度依赖于她的丈夫。她每天都需要丈夫的陪伴,并倾向把自己的所有问题和情绪困扰一一告知对方。正因她对丈夫的依恋很深,对方的突然离世为她带来莫大的打击,并让她发现自己在经历痛苦时再没有可以求助和依赖的对象,感到非常惶恐不安。

在主观和客观之间取得平衡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我们很多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发现自己根据有限的资讯对别人作出的判断与现实不相符。例如,一位客户服务员主观地认为那位在电话中表现得非常有礼貌和恭敬的客人是一个非常友善的人。事后她才知道这位客户于通电话后对她作出投诉,指责她在处理订单时出错,最终导致她受到上司的处罚。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位秘书和上司的某位客户交涉后认为对方十分粗鲁。然而,当这位客户在一个星期后前来办公室和她的上司会面时,她发现这位客户非常真诚和乐于助人,更在她的上司面前称讚她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