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你和伴侣在一起时能带给你安全感吗?

在我的求助人当中,很多人对与伴侣的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全,经常担心自己会被对方背叛或抛弃。由于他们部分人曾经在童年时期受到虐待或忽视,因此他们可能较大机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风格,例如是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附模式。他们能否学习更加安全地依附自己的另一半?我们可以在安全型的亲密关系中找到什么典型的特质?

在童年时期,我们会与自己的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当我们陷入困境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就是我们寻求亲密感的安全基地。另外,他们的存在也成为了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安全基础。在成年期,我们与伴侣的关系成为了主要的依恋关系。如果我们安全地依附自己的另一半,将更有信心在遇到困难或承受巨大压力时寻求对方的协助。当我们需要与伴侣长时间分离时,也许会感到有点苦恼。除此之外,我们亦会依靠这种浪漫的依恋关系作为探索这个世界的安全基础。当我们与对方在一起时,可以寻求一定的安慰。童年时期和成年期的安全依恋关系的主要区别是成年期的依恋关系是互惠的。也就是说,这种满足依恋需求的依赖是双向,伴侣会成为对方的照顾者。事实上,成年后的依恋关系也有机会需要双方合力照顾自己的下一代。这种依恋关系还具有陪伴、友谊和合作夥伴关系的元素。

一个人能否发展出安全的依恋风格,某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在童年对父母的依恋。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在其童年发展时期对自己的需求有足够的敏锐和作出适当的回应,那么这个人将更有可能在成年后发展出一种安全的依恋模式。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对其需求的反应不一致,他或她可能会因为在童年时期经常感到沮丧,继而发展出矛盾型的依恋风格。在这个人成年后,他或她有机会同时渴望与他人亲近和寻求安慰,及经历沮丧,而抗拒接受他人的关爱和照顾。在另一个例子中,假如一个人在童年成长的阶段无法获得父母的爱和支持,以及不时被父母拒绝,他或她可能更有机会发展出回避型依恋风格。具有这种依恋风格的人可能在成年后倾向于避免依附于任何人,不会轻易从他人身上寻求爱和安慰。

那些具有不安全依恋模式的人如何在成年后与伴侣发展安全依恋?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需要加以觉察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风格。一个人需要学习培养对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上的自我觉察。透过定期进行静观练习,一个人将更容易觉察自己不同的情绪,并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譬如,一个具有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女子可能会因为男朋友没有即时回复自己的简讯而不停地向对方发送简讯。当对方找到空閒的时间回复她时,她却变得非常疏离,甚至发脾气不理会他。通过提升自己的觉察力,一个人可能更有能力克制自己作出冲动的反应,并在日后以较平静温和的方式向伴侣表达自己的担忧或负面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共同制定一些策略,好让男方在女方需要的时候让对方感到安心。渐渐地,这位女朋友将更有机会学会如何以具适应性的方式来与伴侣相处,发展安全的依附关系。

其次,具有不安全依恋风格的人可能需要透过多加留意自己内在的问题。一个人需要反思自己的这些问题,如自我形象低落或极度需要他人认可等。在能够形成更安全的依恋模式前,他或她实际上需要专注于解决自己的内在。当然,心理治疗有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内在问题,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实际上有利人们学习如何更安全地与伴侣相处。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具有不安全依恋风格的人也值得拥有富有成果和充满爱的亲密关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学习更安全地依恋自己的伴侣的过程也许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学习以更开放的态度接纳伴侣的特质和培养更多的同理心,与另一半一同在这段旅程中承诺以更合适的相处模式来共同合作。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