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心理治疗不单只是聊天或交谈。心理治疗是具有科学实证,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技巧的对话过程,协助求助者实现目标。这意味着心理治疗是与在社交聚会中和朋友一起探讨个人问题完全不同。除此之外,心理治疗不只是针对「疯狂」的人或「弱者」。寻求心理治疗服务的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些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而感到困扰,例如工作压力,婚姻或成瘾问题;有些人可能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容易冲动;有些人则希望透过心理治疗进行自我探索和促进个人成长。事实上,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求助者都是高功能人士,他们的教育程度高,并在职业生涯中从事较高职位的工作。

提供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都必需经过专业的培训,从而帮助他们的求助者减轻痛苦及情绪困扰、增加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或促进个人成长。这些专业人士需要在多方面谨守专业操守,当中包括能力、知情同意和保密性等等。心理治疗是一项以求助者最大利益为前题的专业服务。过程中,客户的隐私、知情权和治疗需求都会受到保障。

心理治疗师各自有其专业的领域和倾向,意思是指出不同的治疗师在与求助者进行治疗时会有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专业的倾向有心理分析派、个体心理学、存在主义理论、个人中心理论、认知行为治疗、家庭系统理论、综合或折衷疗法等等。事实上,心理治疗的成效除了心理治疗师的倾向,亦受不同的因素影响。而其中一个因素是与求助者有关,例如问题的严重性、治疗动机和心理思维等。另一个因素就是求助者处于的环境有没有其他的支持和帮助。心理治疗的成效,最重要建基于治疗师与求助者的治疗关系。显而易见,治疗师与求助者双方都与这个重要因素有关。

在决定接受心理治疗前,我们需要了解治疗师的专业资格和经验。在香港专业团体(例如香港心理学会和香港临床心理学家公会)注册的人士必须遵守其专业操守。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得以保障,我们需要留意了解治疗师的专业资格,注册的专业团体等等。接受心理治疗是一个人的重要旅程。因此,必先要好好地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并选择具有专业资格的治疗师。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