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一些传统会把静观解释为觉察自己的心智游移或走神。在静观练习中,我们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但是,我们的思绪无可避免地会游移。静观是指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走神,把注意力带回我们原来集中在的事物上。

根据静观减压课程的创立人Jon Kabat-Zinn所说,静观是指有意识地留心当下此时此刻升起的经历,不加批判及接纳。在练习静观时,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当下的经验。例如,在静观进食练习时,我们可以细心留意一下食物的味道、外形、气味、质感和进食时的声音。

在Daniel Goleman和Richard J. Davidson所写的Altered Traits一书中,对于静观的研究涵盖了从初学者(参与一百个小时练习以下)到长期练习者(终身平均练习九千个小时)的转变。研究指出,在为期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中进行了大约三十个小时的练习,杏仁核对压力的反应性会降低,这样表示初学者在面对压力时有关的反应有所减轻。经过两星期的恒常练习,初学者的专注力增强了之馀,亦减少了走神。

虽然结果尚无最终的定论,但对于更长期(例如超过一千或是达到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恒常的练习能够增加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的脑内回圈的连系性,这样可能对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帮助。另一个例子就是与慾望和依赖有关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神经回路会缩小。事实上,研究开始初步指出静观练习能够帮助减少成瘾的问题。

我们可以如何开始学习静观?参加正式的静观练习训练课程能够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巩固学习。以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或是静观认知治疗课程为例,参加者需要每天进行至少四十分钟的练习,使人们养成每天进行静观练习的习惯。

练习静观就好像我们为了锻鍊体魄而做运动一样,我们需要恒常地进行练习才可以提升我们的福祉。在每天繁忙的日子中要抽时间进行练习并不容易,但研究指出静观的好处的确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持之以恒地修习。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们的朋友很少主动找他们聊天或聚会,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往往都是打算寻求帮助或支援才会联络自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于朋友来说并不重要,像俗语所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朋友没有把自己放在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个重视网路通讯的时代,人们是否会倾向疏远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联系别人?抑或是我那些经常被朋友忽视的求助人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