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你的某些朋友倾向回避社交场合?

在我们认识的朋友当中,不难发现一些倾向回避社交场合的人,导致这些倾向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害怕被别人拒绝。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一直被朋友视为害羞和被动的,因为他甚少主动发起举行社交聚会或联谊。事实上,如果被邀请参加社交聚会,他还是会非常珍惜与朋友建立联系的机会。当我问他既然他那么喜欢和朋友聊天和交流,为什么不曾主动邀约他们一起相聚?他回答:「我经常担心朋友们不喜欢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常常表现得很怪异。如果我尝试主动邀请他们,恐怕他们只会拒绝我的邀约。」为什么我这位求助人一方面非常渴望与朋友建立联系,一方面又对被拒绝怀有如此强烈的恐惧?

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可能在整个童年时期都经历过被父母狠狠地拒绝,结果导致发展相关的特质。以上提及的那位求助人实际上在童年时期不时主动与父亲建立联系,但是他的父亲都会一一拒绝他,只顾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他记得限时候向父亲展示自己的划作时,父亲不但没有花时间看它一眼,甚至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此外,他的父亲忽略年纪小小的他早已展露独特的艺术天赋,并没有悉心栽培他。除了父母的拒绝外,那些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的人有机会在学校经常遇到被他人拒绝的经历,或是同伴欺凌的对象,常常遭受同伴的批评和孤立。结果,这些人对被他人拒绝变得非常敏感,并会尽力限制自己的社交环境。鑑于他们限制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其社交能力被削弱,对人际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能力不足或失败的社交经验可能会引起他人对其作出嘲讽或羞辱,进一步加剧他们回避社交场合的倾向。

由于具备回避型人格特质的人深信自己拥有不少内在缺陷和社交能力不足,他们亦会对社交拒绝保持高度警惕。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倾向把朋友在社交场合中的评论误解为戏弄、批评或拒绝。事实上,他会反复思考那些自己创造被朋友嘲笑的痛苦情景。当他不断思考自己经历社会排斥的感觉时,便会推论自己不会被朋友接受。那些童年时期被拒绝的经历,以及在成年后于社交场合中自己创造的痛苦经历,让他逐渐建立自己是不足而且有缺陷的这种信念。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身边的人会肆意对他作出严厉或刻薄的批评,并且对他的事情毫不感兴趣。事实上,他倾向认为所有的社交拒绝也是与自己内在的缺陷和不足相关。

除了严重受到认为自己是不足的信念所影响之外,这些人在一生中对自己产生正面积极看法的能力也比较弱。他们习惯忽略社交场合中正向的体验或朋友的认可,甚至倾向误解朋友中立和正面的评论,认为全部也是负面的。这种偏见令他们无法形成对自我抱有更健康的看法,并增加他们的社交回避的倾向。

有了以上的理解,希望我们能对自己社交圈子中那些倾向回避社交场合的人培养更多的同理心。我们或许可以透过举办更具正面气氛的小型聚会,从而帮助有这种回避倾向的人体验更正向的社交活动。如果我们能够鼓励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这也是对他们有益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