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损失时,拥抱我们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生活中无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损失。譬如,我们可能需要面对离婚、亲人离世、突然被解僱、流产或慢性疾病等情况,并因此感到悲伤。当我们处于哀伤阶段时,经历不同的情绪是正常和自然的,例如我们会感到悲伤、愤怒、焦虑、无助或内疚。如果面对巨大的损失,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可能会非常强烈,并让我们陷入其中。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快要疯掉,或是认为这些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不正常的。有时候,部分人可能会隐藏或压抑与哀伤相关的情绪,并且尽力展现积极正向的情绪状态。很多人认为经历负面情绪意味着一个人是虚弱或患病,他们对于人们正在经历哀伤过程时所面对的痛苦产生负面偏见。

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公司突然倒闭而失业,她倾向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她每天强迫自己到健身房锻鍊身体和进取地发求职信。从表面来看,这也许不是一种不好的态度。然而,当她和朋友见面时,她亦不允许自己哭泣或表达任何担忧。她的朋友们认为她一直掩盖自己的抑郁情绪,只不过非常努力地在人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结果,她的抑郁情绪逐渐加剧,更需要向精神科医生谘询抑郁症的治疗。

James William Worden 在他所写的《悲伤辅导与悲伤治疗》一书中指出,经历损失的哀伤过程中正常化和体验痛苦与负面情绪对复原非常重要。根据他所提出的哀伤任务模型,人们在承认失去的现实后经历悲伤的痛苦是哀悼过程的第二步。有时候,当一个人压抑与失去相关的负面情绪时,他或她可能会经历一些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如身体疼痛。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只有当他们的负面情绪被探索和表达时,身体上的疼痛才会因此消退。事实上,如果没有适当地处理哀伤中的负面情绪,我们就无法完全适应失去挚亲或重要事物的世界。

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在毫无预兆下经历痛苦的分离,她在分手后给自己和前男友写了一封二十页的信。她在信中坦率地表达对失去这段关系和前男友所压抑的负面情绪。当她能够如实地透过这封信表达自己的悲伤、愤怒和失望时,才能写出在这段感情中那些美好的回忆,并由衷感谢男友在过去一年来的陪伴。实际上,治疗性写作对正在经历哀伤过程的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他们试图在别人面前压抑的情绪,一些甚至是在心理治疗师面前也不曾表达的情绪。

在个人写作的私人空间中,我们可以识别并表达与损失相关的感受,无需担心别人作出负面评价或被情绪所淹没。通过把负面情绪写下来,以及将这些情绪与损失区分开来,我们就更有机会摆脱它们。这样,我们能够以新的角度看待损失和更有机会接受失去的现实。我们还可以自行决定把写作的哪一部分与他人或心理治疗师分享,哪一部分选择只保留给自己。我们可以给予自己适当的空间来专注于哀伤的过程,而非强迫自己在处理负面情绪之前获取很多成就。

让我们在面对损失时拥抱所经历的情绪,因为它们实际上具备促进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功能。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