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

在静观对话中,我们会把内在的静观扩展到外在的环境。练习静观时,我们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带到自己的呼吸、身体感觉或念头。而当我们把静观扩展到外在的环境时,我们会把注意力带到自己的物理世界和外在环境的其他人。例如,在静观对话中,如果是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我们会将静观觉察扩展到观察对方的外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倾听对方的说话。譬如,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他或她可以尝试留意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语气,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说话内容。父母需要透过不带批判和接受的态度去聆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给予子女足够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当你问孩子为什么拒绝上学时,他或她可能会告诉你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因为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责骂自己。相反,如果家长在对话开始的时候责骂或责怪孩子拒绝上学,他或她很有可能不愿意坦诚地告诉父母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对话中都会倾向急于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没有深入倾听对方的观点。我们都会渴望先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没有深入地倾听对方的说话和观察对话的演变。事实上,我们需要相信与对方的对话是会循序渐进地发展,无需急于介入。例如,当我们与潜在的业务合作团队会面时,如果我们一开始先让对方表达意见,稍为隐藏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对于洽谈合作更为有益。随着对话的展开,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刚才所说的内容作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随着对话自然地发展,双方便更有机会达成妥协。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和同理心深入倾听对方。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抱持开放的态度,愿意听取与自己的观点完全相反或存在矛盾的观点。而同理心让我们明白别人的感觉和想法,让对方明白自己是被理解和感受到有人愿意聆听自己。

在倾听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对外在环境的静观觉察外,我们还可能在过程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在倾听对方的同时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当一名治疗师聆听求助人在描述童年时被父母虐待的情况时,他或她除了以接纳和开放的态度深入聆听外,还可以在过程中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名治疗师可能会回想起自己童年时期被虐待的经历,或会因此而对求助人的父母感到愤怒。透过静观对话,他或她会留意到自己的内在体验,便更有机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开对对方的说话有先入主主的感觉和过早提出结论。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倾听对方的声音。

在这个资讯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忽视在与他人对话时保持静观觉察的重要性。如果想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在工作或业务成功地发展,在沟通中培养静观觉察对我们至为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人格障碍与不忠的关系

我们不时会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有关对伴侣不忠或出轨的情节,事实上,这些情况可能比你想像的普遍得多。根据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其中一篇文章所指出,超过一半的男性和女性都承认自己曾经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不忠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受到不忠的影响。不同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出轨的可能性,而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与人格障碍或某些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关。实际上,患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在关系中出轨或作出对伴侣不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