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衬衫并穿着它上班时,当同事都表示新衬衫十分漂亮和适合我们,我们会因此而感到快乐。同样地,我们的奖励系统因受到他人的讚美而启动,在大脑中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于是,我们便倾向不停地去购买漂亮的衬衫,希望增加被称讚的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

假如以上的两个例子在生活中不停重复地发生,我们有机会逐渐地发展对自我的看法。我们对于自我的看法会变得更加固定,例如「我很漂亮」、「我很聪明」、「我比别人优越」等等。当我们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不断地被启动,我们对自己的观点会变得更加稳定,有机会透过这种基于奖励的学习来塑造出自我。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的自我意识可能会因此而存在偏见,令我们无法看到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相似的地方这个现实,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也有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如果我们沉迷于提升自我的行为,有机会对「自我」产生主观性的偏见。正如我们在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的帖文所获得的正面强化,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于上瘾的模式,令我们变得迷失及不自知地对自我构成依赖。

当我们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发布帖文或穿着新衬衫上班获得正面的评价或「讚好」时,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觉察自己的内在反应。每当我们获得别人讚好或是受到他人表扬的那刻,我们有什么感受?我们的内心是否感到兴奋和温暖?我们是否倾向在发帖后经常查看讚好或正面评论的数目?只要我们觉察到自己对于奖励行为的内在反应,我们才有机会考虑退后一步,停止透过奖励系统来塑造自我。我们需要逐渐地学会多觉察自己对自我的偏见,甚至挑战对自己的看法。我们亦需要学习不时客观地指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以谦虚的心来接受讚美。

静观觉察是指我们专注当下的经验,不带任何批判性和依赖性。我们需要学习观察自己在接受讚美和正面评价时的「兴奋」感觉,避免过分依赖它们。透过静观自己的兴奋,我们会觉察到自我膨胀。通过努力练习和培养静观,我们能够摆脱这些自我的膨胀,以更客观的方式看待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中庸之道的方式来看待自己。需要学习从自我依附中迅速恢复过来,以及尝试减少在依赖下继续发展自我。这样做的话,可以防止我们在面对一些出乎意料的批评时作出过度的反应,避免自己把事情看得过分个人化。事实上,要获得自由,某程度上就是我们不过份地依赖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我们作出的判断与「现实」之间的相对性

我们在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例如是失去所爱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体魄,这些损失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经历十分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自己需要面对这些损失,渴望找出背后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会难以接受自己面对失去的事实,并且饱受折磨经历哀伤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上面对的损失不只局限于真正失去自己重视的人或事物。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现实」超出自己的预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我们也有机会面临损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来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于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丧。当觉察到这一点后,她为自己曾长期与这位男同事建立暧昧关系,并渴望有进一步的发展而经历了悲痛的过程。除了悲伤,她的内心也充满愤怒,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被困于这段暧昧关系中这么久,自己却无法意识到「现实」。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