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观点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们培养幸福感?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都会普遍地把对方视为「好」或「坏」。对某些人来说,当发现自己的密友有缺点时,他们会认为这是无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当着其他朋友面前说自己的不是。她认为这位朋友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并且背叛了她。于是,她决定疏远这位朋友,以及在那个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渐弧立自己。我的这位求助人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感知现实,事实上,她运用了二分法的思维,只能够分析当前情况的其中一部份,没有以整全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维和原子分析令她难以培养上丰盛的人际关系和发展成功的事业。她如何能够学习新的思考模式来增强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这位求助人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场景或不同的人士,都是存在两极性(polarity)。对她来说,她需要学习在同一个情况或同一个人身上,总有「好」与「坏」存在。例如,她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别人的面前说了她负面的评价,但这位朋友可能在其他的情况下也有机会对她作出正面的评价。事实上,在她最好的朋友的心目中,嫉妒或和钦佩的感觉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她的朋友可能会为我的求助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位朋友可能会妒忌我的求助人获得成功,便把一些负面特质归因于我的求助人。

其次,我的这位求助人需要培养一种从整全角度看起来事物的心态,这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与其把事物独立地看待,她需要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当她孤立地解释那位好朋友的行为或反应是不完整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的因素。这种原子化的分析实际上阻碍了她看清事物的现况,以及扭曲了她对现实的看法。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在过去曾经不礼貌地对待那位最要好的朋友,才导致对方妒忌她。此外,她亦有机会在社交平台不停地自吹自擂自己的生活有多好,没有考虑到这些行为有机会让其他人感到嫉妒或不愉快。结果,她的好友与其他朋友在社交聚会中评论她的行为时,便作出了一些负面的评价。透过以整体的方式看待事物,我的求助人可以意识到她自己是如何促成好友的行为。

最后,我的求助人亦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是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任何的情况下或对于任何人来说,不同的因素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在任何情况或个人中,她都不可能以稳定或僵化的性质来进行分析或阐释。由于她只能够看到部份的情况,在有限的角度下便难以分析整体的状况。她需要明白任何事物或个人都会不断变化的重要性。事实上,她和那位好友的关系也会因为不同的因素而不停变化,包括个人的心理健康或职业状况等。

我们可能习惯以二分法或原子论的方式来分析或解释当前的情况或身边的人,假如我们渴望从生活中培养幸福感,便需要采取另一种的方式,以多角度和整全的模式来看待事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