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倾向把自己认为不可接受的部分排斥到他人身上

我其中一名求助人最近向我表示他的客户对他的工作日程安排表现出不信任,并认为他正在操纵她。事实上,我这位求助人是一位非常诚实和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士,亦是一位称职的从业人员。他告诉我,几乎所有他的客户都欣赏他的专业精神,对于有少数的客户不信任他时,他感到非常疑惑,因为实际上他是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客户。有趣的是,这位专业人士担心自己在实践工作期间可能犯下错误,导致少数的客户产生不信任。这真的是因为他作出了不当的行为,抑或是那些客户的内部正在发生一些事情?

我们可以尝试以Melanie Klein所提出的精神分析概念来解释上述提及的现象。她指出人们倾向于推翻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并归咎于他人。这个过程称为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以我那位求助人的情况来说,那些倾向于不信任他的少数客户通常具有完美主和自我批判的倾向。他们可能在生活上取得某些成就,但仍然会觉得自己是不足和不够好,因为这些人非常努力地追求完美。鑑于我的求助人态度谦虚,有机会很容易被选为投射性认同的目标。事实上,他的部分客户来自生活非常宽裕或社会地位显赫的家庭,或许无法接受自己的不足。当这不信任被投射到我的求助人身上时,他会突然质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这种自我归因可能是一个投射性认同的过程,他在这个过程中接受那些投射到他身上的东西。事实上,这有机会是他那些客户的内在过程,他们试图排斥那些他们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

投射性认同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进行投射的人或许未能觉察到自己正在把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投射到他人身上。譬如,当一位公公对媳妇在和他共进午餐时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感到非常不满。他批评她穿得过于浮夸,而且又吵又嚣张。在后来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这位公公自己也穿了红色,并没有意识到他有时也穿得很鲜豔。然而,那位媳妇在那次被公公批评后,觉得自己在家中是一个不够好的人。对于这个例子中的公公和媳妇来说,他们二人都未能意识到这个投射的过程。这种反复的循环更有机会导致家庭关系的长期破裂。

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会对自己的投射保持觉察,以及包容对自己未能接受的方面所产生的不舒服感觉,他或她将能够把专注力放回自己身上,并视其他人在整体上是有好有坏的。这样,这个人就能更加接受好与坏的品质并存在别人身上。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我的求助人的那些少数客户能够收回他们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也许能够发现我的求助人没有试图操纵他们。当然,这对他们或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亦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洞察力才能踏上旅程跨越障碍。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知道这是一个常见的潜意识过程,也许我们在部分人际关系中亦会出现这些情况。难以面对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并感到痛苦是人类共同性,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总会有些不愿意接受的部分,并希望排斥它们。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你是一个喜欢取悦他人的人吗?如何能够设定适当的人际界限并使双方联系更为真实?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与她具有自恋型人格倾向的父亲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她自小需要长期取悦父亲和满足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在童年时期,她讨好父亲的倾向与其在家庭中的生存有关,亦是一种寻求得到父亲认可和爱护的方式。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实际上从未获得父亲无条件的爱,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她自恋的父亲与她建立浅薄的情感关系,并塑造了一个需要通过获得成就来寻求外部认可的行为模式。结果,我的求助人接受了父亲这种寻求认可的模式,极力争取在事业上获取成功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此外,她亦倾向建立很多肤浅的关系,目的只是为了扩阔自己的人脉网路。事实上,她承认自己经常感到非常空虚,没有一段真正的友谊能够让她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由于她需要透过庞大的人际网路来确保自己在工作上的成功和地位,因此她往往都会表现得非常讨人喜欢,并且在与他人联系时没有设定任何界限。实际上,她一直以来因为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说「不」而感到不知所措,对所有的合作邀请和请求帮助都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你会像我这位求助人一样喜欢取悦他人吗?我们如何能够打破因过度取悦他人而无所适从的僵局? 首先,在与人交往时,我们需要识别自己是否拥有讨好别人的倾向。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如朋友圈子、工作网路或家庭关系),你需要观察自己是否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以及习惯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他人。譬如,如果你的其中一位朋友在社交聚会中一直追问有关你私人生活的事情并没有尊重的界限,你可以多加留意自己的回应方式。也就是说,你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压抑了自己需要设立界限来保护私隐的需求,抑或过于顺从地回应朋友提出的任何要求。你还可以在作出回应后留意自己的情绪,例如告诉朋友自己因为不想让对方自己的私事时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 当你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时,可能会开始寻求与他人建立明确和健康的界限。当然,你需要在订立界线和满足他人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因为与他人断绝连系或设立过于严格的界限也是不健康的。只有认清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你才更有机会在情况允许下更真实地与他人交往。有时候,学会说「不」对于和他人建立界限尤其重要。当你对别人说「不」或拒绝他人的要求时,亦需要保持冷静和尊重对方。例如,在社交场合上你可以拒绝回应朋友询问有关你私生活的问题,平静地回应:「我不想谈这些,我们可以换个话题吗?」   假如你是一个倾向长期讨人喜欢的人,在你尝试开始与他人设定界线时,你的朋友或家人可能会感到非常困惑,甚至会就你突然的转变和断然拒绝而迁怒于你。无可避免的是,部分人可能会因为再也无法从你那里得到期望的东西而疏远你。有时候,为了与这些人重新建立「联系」,我们可能会选择轻易地放松自己的界限。但是,当你了解到这些关系不是建基于相互关系时,便需要在设立适当的人际边界时保持坚定。你或可以透过结识更多新的朋友并在建立关系的初期时学习如何订立健康的界限,这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和益处。 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与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永远不会太晚。只有设定健康的人际界线,我们才能够建立更有意义和富有成果的人际关系。

我们能够拥抱自己的瑕疵并原谅自己吗?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在旅行中于街头市集购买到假玉的经历,她提到自己在旅途中一直寻找有关如何辨别真假玉石的资料,并为有机会购买到假货的可能性感到非常不安。她心里一直想:「我真是个笨蛋,竟然受骗了!」她除了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和是一个失败者,亦批评自己实在是太无知了。你有过和她类似的经历,因为作出错误的决定而造成一些损失吗?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机会犯错,亦可能作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我们如何能够拥抱自己的瑕疵并原谅自己?

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安定心神是很重要

最近,我其中一位求助人因为工作的晋升机会而情绪出现高低起伏,犹如坐过山车一样。起初,她对自己申请升职抱有很高期望,更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晋升面试的计划书。她告诉我,她的上司们曾经表明或会提拔她到更高的职位。在宣布升职结果的前一天,她认为自己被晋升的机会非常高,因为没有人通知她任何负面消息。为此,她感到兴高采烈,并期待着公布结果当天能够得到正面的结果。然而,她最终没有被选中晋升,感到极为失望,一怒之下甚至想过辞掉工作。她怪责上司们积极鼓励她尝试申请晋升,亦没有在结果公布前告诉她晋升不成功。她觉得自己没有受到他人尊重,感觉被排斥在外。我的这位求助人真的知道上司在晋升机会背后的安排吗?面对这种失败,她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