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作出的判断与「现实」之间的相对性

我们在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例如是失去所爱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体魄,这些损失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经历十分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自己需要面对这些损失,渴望找出背后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会难以接受自己面对失去的事实,并且饱受折磨经历哀伤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上面对的损失不只局限于真正失去自己重视的人或事物。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现实」超出自己的预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我们也有机会面临损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来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于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丧。当觉察到这一点后,她为自己曾长期与这位男同事建立暧昧关系,并渴望有进一步的发展而经历了悲痛的过程。除了悲伤,她的内心也充满愤怒,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被困于这段暧昧关系中这么久,自己却无法意识到「现实」。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现实呢?」。

我们生活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世界中,难免会渴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以及更加确认自己能够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现实」。在我们的社交圈子中或是家庭网路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身边有些控制慾十分强烈的人或是容易感到焦虑的人。然而,根据神经科学的理论,人类所看到自己的「现实」是建基于先入为主的见解和受生活经历所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心底去解释面临损失或遭受悲痛的原因还取决于不同的因素。例如是教育、宗教信仰、性格特质或思考方式,以及其他外在因素。事实上,暂时可以得出的答案是,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得知真实的现实,而所有苦难和痛苦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个谜。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亦有限。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现实」与我们自身的立场和观点有关。在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互相有着联系的,好与坏只是相对的。譬如,一只羔羊成为了狮子的晚餐,无疑是一场充满痛苦和损失的悲剧。相反,对于那只狮子来说,这是一件「好」的事实,因为把羊肉带回去可以养活整个狮子家族。

基于对于我们的「现实」的这种相对性概念,我们需要保持谦卑,从而了解对人类有限的感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看到整个宇宙的整体时,就会明白自己无法完全理解为什么事情会一起发生。透过保持谦卑,我们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判断眼前的事物时放下僵化。对于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对她来说「糟糕的现实」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被男同事操纵。但从另一方面看,「美好的现实」是她能够觉察到自己对现有的婚姻缺乏欣赏的盲点。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她便开始谦卑自己,展开深入的自我反省之旅。当我们能够谦虚地面对自己的损失,从僵化的角度走出困境,或许会意识到这些损失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成长,并且成为一个谦卑的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人格障碍与不忠的关系

我们不时会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有关对伴侣不忠或出轨的情节,事实上,这些情况可能比你想像的普遍得多。根据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其中一篇文章所指出,超过一半的男性和女性都承认自己曾经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不忠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受到不忠的影响。不同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出轨的可能性,而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与人格障碍或某些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关。实际上,患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在关系中出轨或作出对伴侣不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