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成为「社交蝴蝶」是积极发展人际网路的唯一途径吗?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都会欣赏那些非常擅于交际、有魅力和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因为他们看似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拥有几万个联系人,或在Facebook 上拥有几千个朋友,在网路上都会不时看到他们与不同人士参与聚会。在社会上,那些人脉广阔和社交能力强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扬,人们都普遍认为他们更成功和更具影响力。事实上,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都是最受欢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较内向或拥有与他们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于建立人际网路?你需要学习成为一只「社交蝴蝶」吗?

社交蝴蝶也许真的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因为他们非常擅长读懂他人的想法并建立即时的联系,能够在互动中阅读他人的说话和非口头的语言。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信心,在社交上也善于表达和放松自己。此外,他们对别人更加慷慨,倾向认为付出者会有所收获。然而,成为社交蝴蝶可能也有一些缺点,他们可能会缺乏时间或精力来发展和维持不同的社交关系。试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拥有非常庞大的社交网路,他或她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加深社交网路中与所有人的连系。无疑,有些社交蝴蝶已经建立了一个系统来组织自己的社交网路,甚至有设定提醒来与他人连系。如果社交蝴蝶不能与某些联络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他或她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在经历情绪崩溃或在生活中面临危机时缺乏支援。即使他们有广阔的社交网路,但是在需要他人的支援时有机会没有任何亲密的朋友来陪伴他。

有些人可能较为内向或对于社交孤立排斥更为敏感,他们倾向发展安全可靠的社交网路。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与不同的个别对象有紧密的联系,倾向在一对一的关系中培养更深层次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与这些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对象也有机会互相是朋友关系。这些人在自己的个别关系中更容易被他人信任,因为与他或她有密切关系的人亦知道别人与对方也有紧密的联系。这些人能够满足自己对于一对一关系的深层心理需求,是很好的倾听者和分享秘密的对象。这些人对于他人的需求有敏锐的触觉,善于换个角度来思考。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人也许未必受每个人欢迎。然而,他们打动了很多人的内心,并能够与他人保持深厚而牢固的长期关系。这种社交风格非常适合内向、社交焦虑和对社会孤立较为敏感的人。但是,这种风格的缺点就是在社交网路中缺乏多样性,因为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外向的风格,难以与不同领域的人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某程度上,有些人可能缺乏成为社交蝴蝶的一些先天性特质。但事实上,没有一种社交模式可以被认为是最好的,因为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很多人可能在自己的社交模式中混合了不同的风格,因此接受自己的特质和拥抱真实的自己是很重要的。透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需求和性格特质的社交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不与他人比较和拥抱自己,才能够自由自在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