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当我们独自一人时,也能感觉良好吗?

毫无疑问,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与家人和朋友相聚交流是一种既快乐又充实的经历。此外,社会提倡拥有庞大的人际网路与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有些人可能因某些特别原因而导致社交联系较少或被迫经常独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突然和他的妻子离婚了,而他所有密友也是和妻子的共同朋友,在同一个社交圈子里。结果,在他们离婚后,他的好朋友都离他而去,只选择和他的前妻来往。由于缺乏社交支援和经历强烈的孤独感,他在离婚后患上抑郁症。他亦反映自己以往在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期间都显得非常包容,但当他开始变得更加果断和向他们说「不」时,他们就开始疏远他。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他将来或许希望建立一些有意义的友谊。目前,他只想学习自己该如何独处,并且不会感到沮丧。他认为在拥有丰硕的关系前,能够自给自足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当他独自一人时,可以怎样感觉良好?

根据研究独处的心理学家Rae André所指,我们进行社交活动是为了获得反馈,从而感受到被爱、被认可、被欣赏和感到联系。在社交联系中,我们会持续学习有关他人和环境的事物,以便适应生活的需求。事实上,我们对于社交反馈的需求是自然的,因为它对我们的生存攸关重要。André认为我们在独处时所经历的孤独感,是基于对社交反馈的期望与缺乏它之间的差距所造成。譬如,我那位求助人在婚姻中曾经有过太太的陪伴,以往每天起床都会和对方聊天,询问她对他上班的衣着打扮的看法。他们还会一起煮早餐,并且对新购入的咖啡豆作出评价。离婚后,他下班回家没有人和他说话。在晚饭的时候,他无法向妻子分享他对同事的感受和想法。这种社交反馈的落差使他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孤独。如果我们能够在独处时为自己填补社交反馈的空白,就能够在生活中更为满足和享受。长远来看,我们可以学习成为一个能够依靠自我的人,以具创意的方式独自从事不同的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让自己感到放松和自由的环境。在这个的环境下,我们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探索自己的外在和内在世界。例如,我的求助人可以花一点精力和时间去布置家居,好让他下班回家能够感到放松和自由。这样,他就有机会培养更积极的态度,如透过选择进食健康的食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恒常进行身体锻炼来滋养自己。渐渐地,他可以通过独处或与他人在一起时进行自我探索。与此同时,他能够学习增强对自己的观察, 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另外,他还可以从心灵和艺术领域来探索自己的关系。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就可以学习填补反馈循环中的空白,并在独处时获得满足,逐渐于社交生活中改善人际关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