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你是否如实地活出真正的自我?

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时,最有机会因为什么而感到遗憾?其中之一可能是我们在对生活最后的反思中,发现自己没有勇气活出真实的生活。譬如,我们可能在一生中都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被困于一段早已不再珍惜的婚姻中。我们也有可能反思自己在过去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发展新的事业。当我们问自己到底自己的生活是否与重视的事情一致时,或许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在我们得知自己是否真正地为自己而活前,需要先对「自我」有足够的自我觉察。从基础层面来说,我们需要了解自己,例如是自己的抱负或性格特质。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可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并愿意为他人服务。如果这类人从事与自身的价值观互相矛盾的工作时,比如是担任对冲基金经理,他们很大机会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预期般具备意义。另一个例子是,有些人可能非常重视与自己的父母或孩子渡过更多美好的时光。假如这些人的工作佔据了生活大部分的时间,甚至需要在周末加班工作,那么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为真正的自己而活。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他人的价值观或环境的集体文化所影响。譬如,如果我们身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重视成就和物质财富的环境中长大,便有可能渐渐接受这些价值观。结果,我们可能不会为内在的自己而奋斗。当我们无法与大多数人一样为集体文化中所重视的东西而奋斗时,便会倾向作出自我批判或质疑自我。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赚取很多金钱或在职业阶梯达到足够高的水平而批评自己。事实上,这些自我批判或负面评价会让人相信自己是不足的,有机会扭曲我们对自我的看法,导致我们忽视自己的真实本性和强项。

为了能够摆脱这些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我们需要采取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待自我。也就是说,在了解真正的「自我」前,我们需要有能力觉察自己的「自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成为自己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身体感觉的观察者。通过培养这种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待自我,当我们以集体价值观来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便更容易意识到自己陷入自我批判或负面评价中。此外,假如我们不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以真实的自我来行事时,也更有机会意识到自己感到不安或不适。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或许能够进行更多的反思,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实的价值观和抱负,从而避免跌入自己设下的陷阱。譬如,一位从事对冲基金经理在练习静观和瑜伽的数个月后,发现自己对瑜珈的热情,以及渴望透过他人培养幸福感来服务他人。当她意识到这些后,便辞去了对冲基金经理的工作,展开成为瑜珈导师和静观导师的旅程。

受最近两年的疫情所影响,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很多逆境。有时候,当我们开始意识自己有机会无法如实地为自己而活时,便开始质疑自己的生活。在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如何能够真正地为自己而生活前,先让我们加深对内在自我的认识。这样,我们或许能够逐渐找到一条自己真正珍惜的道路,享受我们馀生的旅程。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