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要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先介绍一下「自动化」这个概念。「自动化」是指一种潜意识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些有意识的觉察和意向。例如,学习驾驶是一个重复而有意识的行为。当一个人经过多次重复的练习,便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作出自动导航驾驶。

还有另外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并不需要有意识的重复练习和初始意向。例如,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判断有机会因我们的感官经验而改变。当向一对情侣提供热饮时,他们对自己的感情满意度会比被提供冷饮的情侣高。但现实中他们两组的感情满意度是没有太大差别的。某一些高功能的认知过程,例如道德批判和认知的偏见,会在我们的觉察和认知以外被启动。

事实上,依附模式、抑郁性的认知谬误、与焦虑有关的注意力偏误是一些在我们意识以外的自动化。心理治疗可以启动我们的意识,但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才会有效超越自动化过程。例如,一个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和潜意识的负面认知,可能是与他重复的儿童创伤经历有关。正因为这些扭曲了的认知是自动化,任何有意识的认知心力想去监察这些扭曲的想法,可能会促发自动化。当人愈想监察这些不想要的认知谬误时,便有可能增加了被困于这些想法的风险。因此,要改变我们扭曲了的思想模式,我们需要长时间而又专注的努力,因为这个改变过程是相当困难和费时的。

对我们来说,很多时候听到别人意识到自己对其他人的偏见,但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作出负面评价,都是一些很常见的情况。这样表示我们即使知道自己扭曲了的想法,亦很难推翻它们。对于我那位求助者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对于某些心理问题,治疗是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才能改变自动化的行为和认知谬误。事实上,要有意识地觉察并处理自动化的过程,必需依靠重复地练习,直到这种有意识的处理成为自动化,或至少与潜意识的认知谬误与行为模式并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当我们被困在现时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变时,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会上,经常都会听到自己的朋友诉说工作十分无聊,但却不愿意承受辞职带来的风险。疫情大流行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增加了人们担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结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现时的日常工作,仍然会宁愿继续留在现时的岗位,避免作出转变。任职超级市场的收银员或是客户服务中心的接线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们有机会好好享受工作吗?当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复地执行相近的任务时(例如外科医生每天都要做手术或是音乐家在常规表演中演奏乐器),如何能够避免工作倦怠?

成为「社交蝴蝶」是积极发展人际网路的唯一途径吗?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都会欣赏那些非常擅于交际、有魅力和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因为他们看似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拥有几万个联系人,或在Facebook 上拥有几千个朋友,在网路上都会不时看到他们与不同人士参与聚会。在社会上,那些人脉广阔和社交能力强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扬,人们都普遍认为他们更成功和更具影响力。事实上,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都是最受欢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较内向或拥有与他们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于建立人际网路?你需要学习成为一只「社交蝴蝶」吗?

人格障碍与不忠的关系

我们不时会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有关对伴侣不忠或出轨的情节,事实上,这些情况可能比你想像的普遍得多。根据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其中一篇文章所指出,超过一半的男性和女性都承认自己曾经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不忠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受到不忠的影响。不同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出轨的可能性,而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与人格障碍或某些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关。实际上,患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在关系中出轨或作出对伴侣不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