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何在职场上建立界线?

不少我的求助人告诉我,他们正在生活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其中一个压力源是被解僱的威胁。鑑于全球经济中很多无法预测的因素,不同企业都开始更加着重控制成本并重组公司架构。有见及此,部分我的求助人因为裁员和公司重组的原因需要面对工作量显着增加的问题,当中一位女士曾告诉我,她被要求承担三个员工的工作量。她相信如果她拒绝这样做,很大机会成为被解僱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她无法与上司设立健康的界线。最近,我的这位求助人屡次求职失败,并对于被困在当前的工作中感到非常无助。她如何才能在职场上订立更健康的界线,以便应对因应工作量增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工作上,常见跨越界线的行为有哪些?职场上的界线问题可能包括被要求从事本应由其他员工完成的任务、过度工作后没有获得合理的报酬、被问及有关个人私隐的问题(如健康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等。有时候,僱员也有机会违反自己的职场界线,例如不分配工作任务给别人、不请假让自己休息、与其他同事调情。在更严重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工作环境可能对他或她有害,譬如同事之间的搬弄是非或高层与下属之间出现沟通问题亦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一位自恋的上司或一位有能力但没有领导才能的上司均有机会为下属创造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此外,欺凌、性骚扰或种族歧视问题对员工来说也是有害的,或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在工作中遇到上述那些问题时,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辞职,认为自己别无他选。事实上,选择以辞职作为处理手法前,人们可以先尝试设立一些更健康的界限,看看情况会否有所改善。要在职场上制定界线,一个人需要先识别自己需要在什么区域设立界限。很重要的是,他或她需要倾听自己对当前工作环境的内心感受。例如,上述我的求助人在倾听自己内在感受时感到愤怒和沮丧,下一步她可以反思这些感受的相关问题。她之所以感到愤怒和沮丧,原因是她被分配了三个员工的工作量而没有任何工资上的增加。当识别需要订立界线的范围后,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关行动来设立适当的边界。以我的那位求助人为例,她在取悦上司和设定界限中面临两难的选择。对她而言,在与上司保持良好关系和设定更健康的界限之间取得平衡是非常重要。因此,她需要有技巧地与上司进行沟通,这有助于促进制定适合的界线。

在确定需要订立界线的范围后,我们也需要果断地表明自己的界限。例如,我的求助人可以表达她需要获得更多帮助,以应付工作量的增加。同时,教导他人尊重自己的界线攸关重要。在订立更健康的界线后,人们亦需要贯彻始终地遵守它们。如果一个人未能持续地保护自己的界线,其他人都不会尊重它们。我的求助人可以要求上司安排一位助手协助她完成某些任务,如果公司最后没有为她提供任何人手支援,她需要坚持不去完成那些原本不属于她的任务。

归根究底,在职场上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健康的界线重视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公司的持有人或管理层带来不少压力,他们亦有机会遇上在培养健康的职场环境和维持业务之间取得平衡的难题。因此,作为员工,以同理心和协作态度来表达需求的沟通策略也是有益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面对具自恋型人格特质的男性时,女性可能出现的矛盾心理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一位女士反复与有虐待和操纵倾向的男性建立亲密关系并被困其中是很常见。有时候,这些女性无法获得所需的支持,因为施虐者往往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异常友善、迷人和无私。然而,关上家中的门后,他们会对他们的伴侣施以虐待和极力操控。因此,这些女士很难向别人透露她们的痛苦,因为她们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不相信她们。此外,受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女性通常都被寄予厚望需要保持安静和顺从。因此,这些女士可能已经习惯于适应危险,不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苦况并保证自己免受伤害。

我们对愉悦感觉的「瘾」

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美味的甜点,我们都可能会从不同的渠道渴望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贴文和照片时,或许会更频繁地检查我们的帐户,看看能够从朋友中获得多少「反应」。当我们打开一包薯片时,可能会忍不到把整包吃掉。事实上,以上提及的两个例子或其他类似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体验到愉悦的感觉。有时候,这些感觉并不明显,以至于我们可能未能觉察它们。如果我们多加留意自己的行为,或者会发现自己倾向于作出更多相同的行为,从而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例如,当朋友对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给予「反应」会引发我们的愉悦感,我们可能会自动化地增加查看社交媒体帐户的次数,这种自动导航与我们对得到更多愉悦感的本能渴望有关。

我们的现实大多是错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很困难的

在一个假设的情景中,我向我的求助人推荐了两位心理学家。 从网站上显示的个人照片,一位是年约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穿着正式上班服。 另一位是大约三十多岁较年轻的女士,照片中所穿的衣服配搭较为休闲。 很多人可能会猜想我的求助人会认为那位中年男子在心理治疗更具经验和能力。 事实上,上述提及的中年男子是一位刚从辅导学研究院毕业的成熟学生,而较年轻的女士则有超过十年的临床经验,并在心理学领域接受过很多专业训练。 鉴于这个事实,这位女士实际上更适合为我的求助人提供更深入的心理治疗服务。 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产生这种可能是错觉的主观认知?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得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