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無限遊戲與人生意義的筆記

最近,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抑鬱症復發而再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她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欠缺意義,沒有動力進行學習和享受休閒活動。事實上,她在高中的時候曾經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立志成為一名建築師。當時的她非常努力的學習,渴望增加自己能夠進入該學科就讀的機會。然而,當她沒有獲得建築學系錄取時,她的夢想破滅了。結果,她只能夠入讀自己的第二志願社會科學學系。儘管她在大學一年級的生活「多姿多彩」,參加了不少的社團和課外活動,但是仍然覺得自己的生活毫無意義。當我和她探討她對生命的意義的看法時,我們談及了有限與無限遊戲。

根據美國宗教歷史和文學學者James P. Carse的說法,世界上至少有兩種「遊戲」,就是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根據Carse 的說法,有限遊戲是為求達到勝利的目的而玩的遊戲,而無限遊戲所指的是為了讓遊戲能夠永遠玩下去的遊戲。實際上,以外在定義來看待,有限遊戲的玩家是無法獨自玩遊戲,例子包括足球比賽和歌唱比賽。上述的求助人所面對的情況也是一樣,因為她為了考進建築學系而嘗試與他人競爭。相反,無限遊戲是由內在定義的,玩家可以單獨進行。無限遊戲的唯一目的是防止遊戲終結,讓每個人都能繼續參與遊戲。譬如,維持長久的友誼、處於一段浪漫關係,以及活出值得的個人生活也是無限遊戲的例子。

上述的求助人擁有一種心態,就是把建築學院的拒絕視為徹底的失敗。她固執地認為遊戲已經結束了,因為她無法成為一名建築師。結果,她開始認定自己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然而,如果她嘗試換個角度來思考,明白人生就如一趟旅程,活出有價值的人生實際是一場無限遊戲。那麼,當她進入社會科學這個領域的時候,她可能會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探索自己在未來生活的可能性。事實上,有限遊戲的規則是無法改變的,但是無限遊戲的規則是可以改變的。當一個人看到無限遊戲的規則正在阻礙或防止遊戲繼續進行,他或她可以選擇改變遊戲規則。例如,在一段浪漫關係中,一名妻子開始因丈夫不理解自己照顧小孩和沒有分擔日常家務的辛酸而大感失望。這位丈夫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作出調節,包括花多點時間照顧孩子或更為主動積極地在日常瑣事上協助妻子。這樣,浪漫關係才能繼續下去,而雙方亦樂在其中。

在這個充滿競爭氣氛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奮力競爭,例如是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從事賺取更多金錢的工作,或是以更苗條和美麗的容貌來示人。可是,這樣只會令我們被困於所有的有限遊戲中,並忘記了無限遊戲的真締。當然,我們仍然需要在無限遊戲中參與一些有限遊戲。譬如,我們需要在求職的過程中保持競爭力,並在面試中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只是關注那些有限遊戲,很大機會失去過著充實生活或與他人交往的樂趣和幸福感。

當我們開始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一場無限遊戲時,可能會意識到生命並不僅是為了追求物質財富或得到成功的外在認證。就讓我們反思自己正在參與的無限遊戲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