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是誰? 我是否根據外部現實來定義自己?

通過社會化,我們學會根據外部現實來定義自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會因為自己與婆婆關係不佳而自稱為「壞媳婦」。自她嫁給丈夫以來婆婆一直對她不好,讓她無法與婆婆正常地相處。事實上,即使她非常努力滿足婆婆的要求,婆婆都會對她作出無理的批評。在農曆新年期間,我的求助人拜訪她的婆婆以示尊重。由於她認為衣著得體是對婆婆表示尊重的一種方式,所以選擇了一件色彩繽紛的連身裙參加家庭聚會。此外,她亦認為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選取色彩鮮艷的亡著也意味著好運氣。然而,當她的婆婆看到她時,便馬上批評她穿著得過於花俏和浮誇。她的婆婆表現出蔑視的態度,並評論她五顏綠色的穿搭實在顯得太自負了。受到婆婆嚴厲的批評讓她感到極度羞恥,她更把自己定義為一個「自戀」的人,因為她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也會穿著色彩繽紛的衣服。當然,這個例子或許有點極端。事實上,這表明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我們傾向以外部世界中他人如何看待我們來為自我作出定義。讓我們再想一想,我們是否需要以外部現實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

當被問及「我是誰?」時,我們很多時候會根據我們的背景來定義自己。譬如,我們可能傾向以自己的家庭來作出定義。其中一個例子是如果我們出身於卑微的家庭,會較容易感到自卑或認為自己的無能的。有時候,我們會把別人為我們貼上的標籤來定義自己。我們亦會傾向於認同父母、老師或同輩的歸因和期望。例如,一名女同性戀女孩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因為她的性取向在天主教學校是不被允許的,而且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另一些情況下,我們也有機會按照自己所屬的類別來認同自我的身份,就好像某人會以自己是律師的職業來作定位,傾向採用特定的思維來實踐自己的律師生活。但問題是,這些外部的現實能夠回答「我是誰?」嗎?

對於上述的問題,答案都是「否」。事實上,我們需要透過探索和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通過審視自己活著的經歷,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當然,我們仍能參考外部現實來定義自己,但關鍵是這些外部現實取決於我們的內部世界。也就是說,我們對「我是誰」的答案或解釋,是經由我們內在處理和與我們的價值觀有關。例如,上述的女同性戀者有機會因面對父母對她造成的創傷和以往在學校被欺凌的經歷而傾向把老師的批評當作事實,並認定自己有重大的缺陷。相反,如果這位女孩是內自一個充滿關懷及能夠獲得家人認可的家庭,以及有一位能夠培養她活出真正自己並不對她施加任何外在期望的母親,她或許會視老師的批評為宗教信仰的偏見。這樣,她將更有機會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和值得被尊重的人。

從這個層面來看,要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探索和感受我們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意思即是,我們在看待自我時要包含所有好的和壞的經歷,當中也許有些是我們希望極力否認的,但我們都需要擁抱它們,譬如是我們的失敗或錯誤等。我們需要感受自己的身體感覺,體驗此時此地的自我。這樣,對於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因為我們的個人成長和內心變化而每秒鐘也不斷修改,我們亦只能從內部找到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我們依附伴侶的模式與社交大腦網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適逢今年西方情人節和元宵節於同一個星期,本星期其中一個熱門話題就是親密關係。在疫情下,不少情侶仍然會以特別的方式來慶祝這兩個情人節。有些人可能會發現另一半非常熱衷透過贈送禮物或鮮花來為自己製造驚喜。有些人則可能發現自己的伴侶在這兩個特別的日子都很冷漠,感覺自己被對方忽視。對於那些正在考慮與曖昧對象發展成情侶的人,當中部分人可能認為對方非常熱情,有些人則發現對方開始疏遠和迴避自己。以上的例子都指出了一個人對他人的反應都與我們社交大腦中的網路相關,到底當中的網路是如何連接起來的?

電影《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激勵我們要學習擁抱勇氣這種性格強項

很多人看過《壯志凌雲:獨行俠》這齣電影後,都為電影角色呈現的勇敢和堅持的力量而動容。美國海軍飛行員Pete Maverick Mitchell接下了一個接近不可能和極度危險的任務,就是訓練新一批精英飛行員來轟炸外國未經批准的濃縮鈾廠。在電影裡,由於Maverick所採取的策略極具危險性,以及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Iceman的死亡,他被免去訓練員的職務。但是,他仍然勇敢地冒險,進行未經授權的飛行以測試自己的策略並取得了成功。這樣,海空軍司令再不情願也重新任命他領導隊員進行這次任務。最終,任務得以成功之餘,Maverick亦拯救自己最好朋友的兒子兼親自選擇執行任務的飛行員之一Rooster的生命。這齣電影啟發我們反思一種不太被人關注的性格強項,就是勇敢。

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現今醫學昌明,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隨着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中年被重新定義,介乎於40 至 65 歲的人會被界定成中年人。處於這個人生階段的人,他們的子女可能已經長大成人,自己亦有機會成為祖父母。這些人或者開始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並思考自己餘生該做些什麼事情。對於一眾中年的上班族,他們亦開始想著如何通過教學和傳承為他人帶來改變。這個年齡層的人的人際關係也許會被重新考慮,因為他們可能會開始感到無聊,或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關係逐漸變得陳舊。中年人士如何應對中年危機及其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