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培養內心的平靜,減少在面對他人負面特質時所產生的紛擾

對我來說,我的一些求助人真的非常友善。但是,他們在職場上經常受辦公室政治問題所困擾。儘管他們當中部分人已經擅於注意到人際關係中的紅旗,以及覺察到有些同事可能想在某些事件中嘗試操縱他人,他們仍然會因為不得不與這些人共事而感到非常討厭和不適。他們可能每天都反覆思考與這些同事一同工作有機會面臨什麼的負面影響和傷害,甚至希望想盡辦法來避免有任何交集。結果,他們可能因為過度迴避而失去不少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為什麼我的求助人感到如此懊惱?當他們在職場上遇上喜歡操控別人的人時,如何培養內心的平靜?

很多人可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成為一個體面的人。我們可能自小被父母教育或受文化的價值觀所影響,認為應該盡可能擺脫我們的負面特質或戒除壞習慣。當我們那麼渴望力求完美時,就會否認自己那些不想要的負面特質,並試圖隱藏或改造它們。然而,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將這些負面東西隱藏,亦只不過像把它們掃到地毯下。實際上,我們的內心仍然存在著這些陰暗面,只是我們認為能夠將它們隱藏得好,它們就好像未曾存在。當我們遇上辦公室政治問題或目睹他人的操縱行為時,就會感到憤怒和不舒服,其中一個可能性是這正提醒我們也擁有自身更深層被隱藏的黑暗部分。結果,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認為那位同事正在操縱他人,並相信我們沒有操縱別人。事實上,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我們也有機會作出操縱的行為。有時候,由於我們傾向否認自己的負面特質,因此難以看到我們實際上已作出操縱行為了。

試圖擺脫負面特質既讓人感到疲倦又缺乏生產力,作為人類,不管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消除擁有負面特質的事實。如果我們不能擁抱自己所有特質(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就可能永遠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樣有機會使我們難以忍受那些具備更顯眼負面特質的人。有見及此,我們需要學習放下我們的批判和控制傾向,並接受和擁抱內心的一切。當然,接受和擁抱自身的負面特質不是意味著放縱我們自己作出惡意行為,也不是任由別人操控我們。這是意味著我們以開放和活在當下的態度來面對自己和別人。當我們活在當下,我們也許能夠不讓內在的惡魔表現出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選擇有智慧地回應別人的負面或操控行為,並懷著自我保護的心態。

我喜歡以在幾年前於澳洲徒步旅行遇上成千上萬的蒼蠅的經歷作類比,在那次的旅程中,每天都有數之不盡的蒼蠅向我飛來,讓我感到非常惱火。起初的兩天,我一直努力用手驅趕牠們。直到第三天,我發現無論我如何努力地試圖擺脫牠們的干擾,牠們定必都會飛回我身旁,於是我投降了,不再試圖擺脫牠們。結果,我開始在徒步旅行中感受到與牠們共存的平靜,並不再為此苦惱。

我的求助人在職場上遇上辦公室政治問題是無可避免的。為了建立內心的平靜,某程度上他們需要以開放的態度面對這些政治問題,並透過活在當下來保護自己不被打擾。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