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你在獨處的時刻感到自在嗎?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對於摯友突然離世而感到相當悲痛,正在經歷哀悼的過程。由於這位密友是她生意上其中一位的合作伙伴,她與這位密友的親戚或朋友沒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她只是從其他的生意伙伴的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更無法參與這位好友的葬禮來與對方道別。這位求助人只能自我哀悼,她認為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她對這位摯友突然離世的感受。由於普遍的價值觀都認為人不應為自己的得失而有太大的情緒起伏,甚至需要時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位求助人像平常一樣準時上班,表現得沒有因這件事情而經歷任何負面情緒。她把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密密麻麻,更出席很多不同的社交聚會和活動。她認為這種分散自己注意力的策略是讓自己渡過悲傷時刻的最佳方法。然而,在她的好友過世的兩年後,她前來進行心理治療。當談到這一位好友時,她仍然無法阻止眼淚不停流下來,在會面的期間放聲痛哭。事實上,這位求助人的防禦策略實際上阻止了自己經歷哀傷的過程,並有機會因此延長了自己的喪親之痛。

有時候,我們需要透過獨處來哀悼自己的損失。對我的求助人而言,她與這位摯友有著如此親密的個人關係,當中的交流都難以與他人分享。因此,哀傷的過程必然是要獨自一人去經歷悲痛的心路歷程,悼念過去美好的日子和時光。在獨處的過程中,透過回憶和反思,一個人能夠逐漸從自己的損失看到更多不同的觀點。或許我的求助人可能往後不會再與她的業務伙伴建立密切的親密關係,她也可能會意識到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完全取決於親密的關係。除了建立親密的聯繫,她可能逐漸找到其他人生的意義。此外,她亦有機會因此而意識到生命的無常來珍惜與其他人的關係。

當一個人經歷喪親之痛時,繼續不斷從事日常的社交活動或生活模式有機會妨礙自己在改變的過程追憶和反思。譬如,不少人在親人離世後會選擇獨自出外去旅遊,以擺脫日常生活的常規。獨遊的過程有助我們從失去摯親中得到啟發,事實上,當我們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能夠增強對自我的理解,並促進自我探索的過程。當然,一個人亦需要在尋求獨處的時間和建立社交網絡之間取得平衡。在經歷喪親的期間,一個人可能需要為自己安排獨處和社交的活動,並且交替進行,藉此能夠在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時,同時獲得足夠的社交支援。

獨處的需求都是因人而異,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有些人可以長期獨處,例如是靜修一個月。相反,有些人可能最多只能在一天內忍受半小時孤獨的時間。每個人所需要的獨處時間都不一樣,事實上是沒有一個標準。對於那些正在經歷喪親之痛的人來說,獨處可能是有助他們渡過哀悼過程的選擇之一。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