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臨床治療中,不少求助人認為自己對家人或朋友的看法是準確無誤。譬如,我的求助人堅持認定自己的其中一位朋友不喜歡自己,因為對方在社交聚會中表現出一些模糊的肢體語言。鑑於這種想法,他在聚會中往往會以不太友善的方式來對待這位朋友。長遠來說,這樣的行為逐漸令彼此的關係惡化。事實上,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況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或感受的覺察,便能更容易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我們真的能夠確認自己是擁有「讀心術」,並且能夠準確地了解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嗎?
作者彙整:editor
留意疫情中生活的小確幸
今年的復活節是一個特別的假期,因為我們仍然受疫情的影響而面臨各種的社交距離限制。事實上,我們可能正期待著復活節假期後社交距離措施的放寬,並為恢復正常的社交聚會或其他日常活動作好準備,例如是到健身中心進行訓練或到按摩院按摩放鬆。對於那些曾因疫情爆發而經歷重大的挑戰或困難的人來說,他們可能難以就自己仍然擁有的東西而心存感激。對某些人來說,最近連續數天的好天氣可能已經激發他們的感恩之情,因為在社交距離的限制下仍然可以出外進行戶外活動。面對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戰,為什麼我們會為培養感恩而感到掙扎?在動盪的時期,培養感恩會為我們帶來什麼益處?
你是否如實地活出真正的自我?
當我們想到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時,最有機會因為什麼而感到遺憾?其中之一可能是我們在對生活最後的反思中,發現自己沒有勇氣活出真實的生活。譬如,我們可能在一生中都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被困於一段早已不再珍惜的婚姻中。我們也有可能反思自己在過去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發展新的事業。當我們問自己到底自己的生活是否與重視的事情一致時,或許發現自己並不是真正地為自己而活。
不確定性的容忍度與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我們日復日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卻鮮有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作出反思。我們可以透過健康飲食和定期進行體能鍛鍊來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可能把所有精力投放於自己的工作或家庭,忽略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無論我們在過去如何生活,都很少反思自己的存在和生命即將終結的可能性。隨著疫情於2020年在全球爆發,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開始反思生命的有限及存在意義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面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會感到恐懼和焦慮。
如何在第五波疫情下管理自己職場上的精神健康?
面對第五波疫情的種種不確定性和無法預計的安排,要在工作中調節並不容易。很多我的求助人都面對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和抑鬱,這與他們難以適應疫情的急速轉變和所帶來的挑戰有關。對於一些曾經經歷心理健康問題的求助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因疫情而導致症狀惡化。由於在這段期間面臨工作壓力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面臨精神狀態轉差的危機並不罕見。我們如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和管理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
我們是否透過與他人比較來尋找真正的自我?
根據政府的估計,現時大約有幾十萬人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其家人受到感染而正在隔離。毋庸置疑,那些被隔離的人士在這段時期需要透過進行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來好好照顧自己。這些活動可能包括運動鍛鍊、冥想、藝術創作或虛擬的社交活動等。此外,有些人可能會在隔離期間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或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時,而感到非常迷茫。他們甚至會問自己:「我是誰?」、「我正在做什麼?」。如果這些人能夠在隔離期間維持日常的生活規律,那麼進行反思對他們而言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