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安定心神是很重要

最近,我其中一位求助人因為工作的晉升機會而情緒出現高低起伏,猶如坐過山車一樣。起初,她對自己申請升職抱有很高期望,更花費大量時間撰寫晉升面試的計劃書。她告訴我,她的上司們曾經表明或會提拔她到更高的職位。在宣佈升職結果的前一天,她認為自己被晉升的機會非常高,因為沒有人通知她任何負面消息。為此,她感到興高采烈,並期待著公佈結果當天能夠得到正面的結果。然而,她最終沒有被選中晉升,感到極為失望,一怒之下甚至想過辭掉工作。她怪責上司們積極鼓勵她嘗試申請晉升,亦沒有在結果公佈前告訴她晉升不成功。她覺得自己沒有受到他人尊重,感覺被排斥在外。我的這位求助人真的知道上司在晉升機會背後的安排嗎?面對這種失敗,她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面對失望或挫折時,需要從自我中心的角度走出來,並以一個更廣闊的整體角度來看待事物。為了培養開放性和建立更廣闊的視野,我們需要學習在內在自我培養紮根,好讓自己更能安定心神。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建構內在的平靜和穩定這樣,我們就能專注於此時此刻,並敞開心扉來感知現實。例如,上述我的求助人可以在感到非常憤怒和失望時,透過增強對身體穩固性及其與物質世界接觸的覺察力來培養紮根。首先,當她坐著或站著時,或許可以把注意力帶到身體上,如身體接觸沙發或腳踏地面的感覺。當她能夠安定心神時,將不太可能陷入憤怒等情緒高漲的情況。這可以防止她作出衝動的行為,包括在沒有深思熟慮或周詳的計劃下貿貿然辭掉工作。她亦可以更冷靜地從直接衝動反應中後退一步,加以反思這種情況。

當我們試圖讓自己安定心神時,我們亦可以逐漸增加對身體覺察。增強對身體的自我意識有助我們更有能力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這樣,我們就能更加了解自己,並培養對內在自我的覺察。這有利於我們加深對自己現況的理解,從而選擇最合適的行動來保護自己。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對某種情況作出反應的衝動時,將更容易識別什麼會刺激我們固有的反應模式。譬如,我那位求助人在等候結果期間和公佈結果後安定心神,可能會意識到自己有辭職的衝動,這或許是她面對失望時反覆退出或放棄的模式。

除了選擇採取適當的行動外,面對挑戰或困難時讓自己安定心神也有助我們更有技巧地處理人際關係的互動。如果我的求助人能夠在等候結果的期間和公佈結穩定心神,當她的同事與她談論晉升結果時,她仍然可以保持冷靜和鎮定,避免因為憤怒或失望而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

安定心神有很多不同方法,譬如是增強對身體接觸物質世界的意識或覺察自己的呼吸。當能夠紮根和安定心神,我們就可以敞開心扉來感知外在世界和別人的觀點與角度。在評估我們所面臨的情況時,我們可以減少自我中心並培養更客觀的角度。事實上,我的求助人在平靜下來後向我反映當前公司的管理層實際上正經歷混亂的變化,她未能成功升職的背後或許潛藏著很多問題。這次的失敗不一定是因為她的不足或無能。當有了種覺察和反思,我的求助人選擇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並在下一輪獲得晉升。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成為「社交蝴蝶」是積極發展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嗎?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會欣賞那些非常擅於交際、有魅力和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因為他們看似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擁有幾萬個聯繫人,或在Facebook 上擁有幾千個朋友,在網絡上都會不時看到他們與不同人士參與聚會。在社會上,那些人脈廣闊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揚,人們都普遍認為他們更成功和更具影響力。事實上,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或擁有與他們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於建立人際網絡?你需要學習成為一隻「社交蝴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