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沒有時間進行靜觀練習?把非正式的靜觀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中

現今,很多人都了解恆常進行靜觀練習的好處,如增強集中力及注意力、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或管理疼痛等。然而,不少求助人告訴我,他們總是因為忙碌的日程而很難進行恆常靜觀練習。有時候,即使在假期期間,人們都不太願意花時間進行正式的靜觀練習,如身體掃描、靜觀呼吸和靜觀運動等。他們可能對靜觀練習不太感興趣,反而選擇去看一齣電影或是到訪最喜歡的餐廳。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意識到自己需要定期練習靜觀來提升集中力及注意力,以便減少在工作上犯下粗心大意的錯誤。但是,她還是無法承諾每天都進行簡短的靜觀練習,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進行這些簡短的練習後不會立即產生顯著的效果。如果進行三十至四十分鐘的靜觀練習太過繁重,我們可以如何把靜觀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我與上述那位求助人的討論中,她指出自己經常因工作承受巨大壓力,晚上回家後總會感到非常疲倦。因此,她缺乏動力進行正式的靜觀練習。在每晚睡覺前,她都會吃一些零食來減壓。她承認這可能不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並覺察到自己往往只會想吃更多的零食,而且她無法阻止自己的這個習慣。從我們的討論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把靜觀融入於睡前吃零食的習慣中。這種非正式的靜觀進食練習是其中一個把靜觀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法。在進食的時候,她可以盡量避免受到干擾,並通過所有感官來專注當下的體驗,包括味道、氣味、顏色、質感和聲音。她可以嘗試每口都只吃食物的一小部分,並放慢整個進食過程。這種做法有助她專注於進食的體驗中,同時又能避免吃過量的零食。

在進行靜觀進食練習的期間,如果出現任何想法、情緒或身體感覺,我的求助人可以注意它們,並緩緩地把意識帶回靜觀進食的經歷上。譬如,如果她留意到自己對即將到來的工作會議感到擔憂,她可以注意到憂慮的想法並將注意力帶回進食上。有時候,覺察那些出現的想法、情緒或身體感覺也很有用。例如,如果我的求助人在進行靜觀進食的期間感到肩膀出現疼痛的感覺,可以將意識帶入她的感覺,不論感覺是愉悅、不適或是中性的。當疼痛的感覺出現時,她可能會注意到不適的感覺,她只需要注意到她的不適就足夠,然後可以繼續進行靜觀進食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進行非正式靜觀練習的例子。我們可以在做家務的時候進行靜觀練習,如洗碗、吸塵或給植物澆水時。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日常活動中培養靜觀,如刷牙、洗澡或遛狗等。有時候,當我們進行健身時,也可以加以留意自己舉重或跑步的動作。

好消息的是,即使我們每天花十分鐘來進行非正式的靜觀練習,亦能夠獲得進行正式靜觀練習的一些益處。就讓我們在復活節假期期間參與的休閒活動開始這種日常非正式的靜觀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