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不時會看到我的求助人非常努力地保護自己,渴望免除承受那些無法避免的變化和痛苦。例如,某些求助人傾向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任何微小的症狀時,都會立刻向醫生求診和進行不同的身體檢查,還會盡力確保自己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定期進行身體鍛煉。追求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頻繁的醫療諮詢無疑加劇了他們的焦慮水平,有機會導致他們出現更多輕微的症狀。另一類的求助者則非常努力地確保自己擁有完美的身材和生活方式,他們會經常發怖自己的自拍照,向別人展示自己看起來十分健康。這些人甚至會每天公開分享自己的訓練計劃,以展示他們一絲不苟的健康生活方式。他們很努力嘗試建立心理結構和防禦機制,讓自己不需要想及無常。他們渴望創造一種永續存在的自我的感覺,構成一種相信自我是永恆的錯覺。

每當人們在生活不同方面(如工作、家庭或健康)有所損失時,他們都需要面對無常。這些生活的危機實際上將我們帶到現實的世界,讓我們明白生活是無法預測和無常的,而我們對生活並沒有太多的控制權。有時候,鑑於生活存在不少無法控制的影響因素,令我們發現一些試圖獲得控制權的策略是無效的。事實上,我們對永續存在的自我只是一種幻覺,原因只是我們渴望在生活中掌控所有的事情。在佛教心理學中,人們需要學會放棄創造永續存在的自我是十分重要。要面對生活上種種的損失,我們需要接受永恆的自我只是一種幻覺。當我們學會在人生旅途中順其自然時,便對活著的奇蹟抱持開放的態度,並努力活在當下。

無論我們現正面臨什麼的損失或變化,我們都需要學會接受與無法預計的損失或變化相關的所有情緒。這些情緒可能包括悲傷、憤怒、羞恥、內疚、焦慮等。我們需要讓我們的情緒流動,但同時也要避免被這些情緒所淹沒。也就是說,我們可能讓這些情緒出現和升起,但是要防止自己讓這些感覺影響而作出某些行為,包括逃避情緒或產生持久自我的錯覺。例如,對於那位剛剛從癌症中康復的求助者來說,她需要接受在長期病假後重回工作崗位的焦慮。她還需要接受自己經歷治療後身體狀況的變化,而非執著於擁有完美身體永續存在的自我。

我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損失和變化,重要的是我們要學習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我們可以以靈活的身份看待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擁抱「自我」和生活的種種無常。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與童年創傷有關潛在的逃避機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於難以忍受與他人聯繫所帶來的情緒,因此在不自覺下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場合。除此之外,他還有酗酒的習慣,希望透過酒精來擺脫因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事實上,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期經常虐待他,常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而責罵他,甚至對他作出體罰。在整個童年時期,他學會了建立一種應對機制,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盡力逃避父親和任何有機會被虐待的情況。另外,他還學會了逃避任何可能觸發與他童年虐待相關情緒的場合,例如受到負面評價和批評的情況。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他曾經被一位同事欺凌後,他會因為擔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創傷經歷的記憶影響,不願意出席任何公司團隊的聚會。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