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第五波疫情暫時放緩後,您準備好追求新生活嗎?

鑑於最近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的限制有所放寬,學生開始回復面授的課堂、企業逐漸暫停員工在家工作的安排、大家亦可以出外吃晚飯,各種日常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只需要稍作調整便能夠在放寬長期的限制後輕鬆回復正常生活。然而,因限制措施而受到嚴重影響的人士,有機會在看到其他人迅速再次投入正常生活而感到沮喪。事實上,由於就業市場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升溫,這些人可能無法即時找到新的工作。另一個例子是某些行業的客戶有機會因為疫情爆發而大幅減少,即使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後也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讓業務重上軌道。對於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朋友邀請他們參加聚會可能令他們面對不少的挑戰和煩惱,甚至因為放寬實行多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對需要再與朋友見面感到非常焦慮。

儘管疫情稍為放緩,但是很多人在措施放寬後仍然未能恢復正常生活,並且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困惑和憂慮。他們希望回復以往如常的生活,甚至追求更豐盛和成功的新生活。可是,他們越是渴望一切盡快恢復正常,越是感到沮喪和失望。事實上,一個人能否在這樣的情況下迅速調整自我過回正常的生活或追求新生活的背後存在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以平靜和鎮定的心冷靜下來。事實上,我們需要接受自己是誰,以及現時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以自我慈悲的態度來接受當前自己的情況和條件。例如,如果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因沒有學習新的技能而找不到新工作,他或她便需要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對自己慈悲。有了這種對自我的接受,這個人就可以更謙卑地參加一些課程來增值自己,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這樣,這個人在求職的期間可能會變得更加靈活,能夠嘗試在不同行業或領域裡申請一些入門要求較低的工作。

在我們接受了自己當前的情況或條件後,有可能需要為作出轉變而進行一些基本的活動或任務。對我們而言,全神貫注參與這些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全情投入參與活動或進行任務時,我們才能提升自己的表現、加強學習的效果或實現自己的目標。另外,專注於日常活動有助我們穩定情緒,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到當下,便會減少對未來的反覆思考和憂慮。為了增加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參與日常活動,我們可以透過每天練習靜觀來培養專注力。一個簡單的靜觀練習是我們以全然接受的態度來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並且不帶任何批判。當我們發現自己分心時,只需要承認自己走神,然後再次把自己的注意力帶回自己的呼吸便可。透過恆常地進行靜觀練習,我們能夠更頻繁地保持專注並活在當下。

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Carl Roger所言,我們只有接受那個真正的自己才能作出改變。無論你在第五波疫情後身處什麼位置,請保持耐心和以自我慈悲的態度來接受當前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成為「社交蝴蝶」是積極發展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嗎?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會欣賞那些非常擅於交際、有魅力和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因為他們看似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擁有幾萬個聯繫人,或在Facebook 上擁有幾千個朋友,在網絡上都會不時看到他們與不同人士參與聚會。在社會上,那些人脈廣闊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揚,人們都普遍認為他們更成功和更具影響力。事實上,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或擁有與他們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於建立人際網絡?你需要學習成為一隻「社交蝴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