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先介紹一下「自動化」這個概念。「自動化」是指一種潛意識的過程,當中沒有一些有意識的覺察和意向。例如,學習駕駛是一個重複而有意識的行為。當一個人經過多次重複的練習,便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能夠作出自動導航駕駛。

還有另外一種自動化的過程,並不需要有意識的重覆練習和初始意向。例如,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判斷有機會因我們的感官經驗而改變。當向一對情侶提供熱飲時,他們對自己的感情滿意度會比被提供冷飲的情侶高。但現實中他們兩組的感情滿意度是沒有太大差別的。某一些高功能的認知過程,例如道德批判和認知的偏見,會在我們的覺察和認知以外被啟動。

事實上,依附模式、抑鬱性的認知謬誤、與焦慮有關的注意力偏誤是一些在我們意識以外的自動化。心理治療可以啟動我們的意識,但需要長時間反覆練習才會有效超越自動化過程。例如,一個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和潛意識的負面認知,可能是與他重覆的兒童創傷經歷有關。正因為這些扭曲了的認知是自動化,任何有意識的認知心力想去監察這些扭曲的想法,可能會促發自動化。當人愈想監察這些不想要的認知謬誤時,便有可能增加了被困於這些想法的風險。因此,要改變我們扭曲了的思想模式,我們需要長時間而又專注的努力,因為這個改變過程是相當困難和費時的。

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聽到別人意識到自己對其他人的偏見,但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作出負面評價,都是一些很常見的情況。這樣表示我們即使知道自己扭曲了的想法,亦很難推翻它們。對於我那位求助者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對於某些心理問題,治療是可能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才能改變自動化的行為和認知謬誤。事實上,要有意識地覺察並處理自動化的過程,必需依靠重覆地練習,直到這種有意識的處理成為自動化,或至少與潛意識的認知謬誤與行為模式並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