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先介紹一下「自動化」這個概念。「自動化」是指一種潛意識的過程,當中沒有一些有意識的覺察和意向。例如,學習駕駛是一個重複而有意識的行為。當一個人經過多次重複的練習,便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能夠作出自動導航駕駛。

還有另外一種自動化的過程,並不需要有意識的重覆練習和初始意向。例如,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判斷有機會因我們的感官經驗而改變。當向一對情侶提供熱飲時,他們對自己的感情滿意度會比被提供冷飲的情侶高。但現實中他們兩組的感情滿意度是沒有太大差別的。某一些高功能的認知過程,例如道德批判和認知的偏見,會在我們的覺察和認知以外被啟動。

事實上,依附模式、抑鬱性的認知謬誤、與焦慮有關的注意力偏誤是一些在我們意識以外的自動化。心理治療可以啟動我們的意識,但需要長時間反覆練習才會有效超越自動化過程。例如,一個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和潛意識的負面認知,可能是與他重覆的兒童創傷經歷有關。正因為這些扭曲了的認知是自動化,任何有意識的認知心力想去監察這些扭曲的想法,可能會促發自動化。當人愈想監察這些不想要的認知謬誤時,便有可能增加了被困於這些想法的風險。因此,要改變我們扭曲了的思想模式,我們需要長時間而又專注的努力,因為這個改變過程是相當困難和費時的。

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聽到別人意識到自己對其他人的偏見,但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作出負面評價,都是一些很常見的情況。這樣表示我們即使知道自己扭曲了的想法,亦很難推翻它們。對於我那位求助者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對於某些心理問題,治療是可能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才能改變自動化的行為和認知謬誤。事實上,要有意識地覺察並處理自動化的過程,必需依靠重覆地練習,直到這種有意識的處理成為自動化,或至少與潛意識的認知謬誤與行為模式並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