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從電影《孩子轉運站》探討人類的複雜性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非黑即白思維

《孩子轉運站》是一齣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韓國電影,是一部關於遺棄和販賣嬰兒的電影,而該電影的的男主角宋康昊亦榮獲今屆康城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的殊榮。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產後遺棄嬰兒和販賣嬰兒均被視作不道德和違法的行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不時在社交平台分享參與豐富家庭活動的照片和影片,呈現自己與健康的孩子的幸福家庭生活。這些人非常努力創建有關家庭生活的帖子,渴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擁有如此幸福的家庭。當我們認真地進行更深層的思考時,可能會反思到底這些貼文是否真的反映了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和幸福氣氛?

在這部電影中,「好人」與「壞人」之間的區別可能比我們以往想像的更為模糊。以宋康昊飾演販賣嬰兒的「經紀」角色為例,並不如以往我們認為販賣人口必定是殘忍和冷血的,因為他居然冒著被抓的風險而把生病的嬰兒送到醫院。相反,渴望打擊販賣嬰兒集團的警察,急切地希望看到嬰兒盡快被賣掉,以便能夠擁有足夠的證據進行逮捕。這樣看起來,警察對嬰兒的同情心似乎遠不及販賣嬰兒的經紀。毋庸置疑,販賣嬰兒是違法的行為和不可接受的,警方撲滅罪案的工作實際上是為社會作出貢獻。在這樣的情況下,事情並沒有明確的「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販賣嬰兒的經紀有他的善意,警察的一方也有惡意。

整部電影主要描述五個人一同為嬰兒尋找買家的旅程,而經紀和嬰兒的母親亦在其中。這五個人互相不是家庭成員,亦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五個人之間的連繫比現實世界中很多家庭更為親密和真實得多。他們真切地關心彼此的生活和幸福。在這五個人的心目中,他們似乎早已視對方為家人。在電影最後一幕,麵包車的擋風玻璃掛上了一張屬於他們五個人的合照。雖然沒有人知道這輛車的司機是誰,但是我認為就是那位「經紀」。

這部電影恰如其分地比喻了我們生活中所有的灰色地帶。以此來與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患者的思維進行相比,「好」與「壞」實際上也不是那樣明確。事實上,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其中一個特徵是經常利用二分法的模式來思考,傾向以非黑即白的角度看待事物。這樣,這類人往往在開展一段關係的最初時把對方理想化,因為他們只是看到對方「好」的一面。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當別人「壞」的一面暴露後,他們便會選擇突然斷絕所有來往,並認定對方一個徹底的「壞人」。在其他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把他人(例如另一半)任何突然改變的行為視為自己被遺棄的威脅,未能考慮那些轉變背後可能潛藏的原因。結果,這種思維模式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係。

對於患有邊緣型人格的人而言,很重要的是學習覺察自己在不同情況下有機會以二分法的思維來看待其他人和事,並多加留意那些與其思考模式相關的情緒爆發。在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後,他們需要嘗試看待存在灰色地帶的事情,並花時間練習以一種不那麼二分法的方式來思考。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