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

對於她無法減少衝動購買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她對自己只有一個想法,也就是說,她認定自己在整體上是一個購物狂和存在缺陷的失敗者。結果,她決定透過限制自己的生活來擺脫購物狂的傾向,以及嘗試停止購物的行為。然而,當她越企圖利用一些具體的策略來阻止瘋狂購物的行為,她的衝動購買卻愈頻繁。也許她在短時間內阻止自己衝動購物,可是這種強迫行為會反覆出現。最後,她放棄嘗試限制自己,認為自己徹底地失敗了。

如果這位求助人嘗試與自己的內心世界取得聯繫,可能會發現她內心還有其他部分是不渴望衝動購買,甚至想為她的未來儲蓄更多金錢。事實上,她的購物狂傾向可能是以適應不良的方式來應對一些更深層的問題的表現。經過徹底的探索,這位求助人可能會覺察到自己瘋狂購物的行為可能由於自己與家人和朋友缺乏聯繫所導致。在她的童年和青春期,她從未得到父母的認可。而在高中的時候,她亦被同學欺負和排斥。事實上,她的內在小孩對於被認可、被愛和社交聯繫的需求並沒有在她的一生中得到滿足。由於她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她便開始沉迷於購買衣服、手袋和鞋,希望透過投資於自己的外表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從這個意義上,購物狂是她內在小孩的一部分,努力滿足自己從小都未被滿足的需求。

透過靜觀和自我慈悲,這位求助人需要與她的內在小孩保持聯繫。當她試圖面對自己的這一部分,她需要以一種充滿愛和關懷的態度來看待自己。通過不苛刻禁止自己購物,以及避免對自我作出批判,她便能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她學會了在生活中與其他人重新建立聯繫,照顧這一部分的內在小孩,例如,她可以參與不同的社交聚會與朋友和家人重新建立聯繫,接受心理治療,處理那些在過去童年和青春期的創傷。當她逐漸地接受自己內在小孩和購物狂的部分,將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衝動購買.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覺察和照顧的內在小孩,如果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問題,才可以更有效地處理那些更深層和核心問題。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有能力擁抱真實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Simone Biles的退賽告訴我們「有問題也沒關係」

美國體操運動員、四枚奧運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佈退出東京奧運會體操團體賽決賽項目。她解釋退出比賽的決定是希望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顧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她承認自己原先想假裝沒有受壓力的影響,讓自己繼續比賽。然而,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她最後決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實上,Simone Biles對於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抱持開放的態度,並沒有選擇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時期,因為母親有吸毒和酗酒的習慣,以及多次被監禁,令她在經歷不少創傷。由於體操訓練會使她的身形變得臃腫,因此她在學校受到不少同學的欺負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專注力失調多動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過服用藥物來處理相關的問題。對於她退出比賽,你會如何評價她的決定?到底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嗎?